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马头村闰端阳传统习俗

马头村闰端阳传统习俗

广告位

马头村举行闰端阳龙舟竞渡活动始千清同治三年( 1864) 。据传说,端午时节“大王船“从连江县的筱埕驶进马头村的太平港。马头村民见“大王船”指定马头村地界,高兴不已,立即建起状元府, 开始供奉“文武太平王”。在接入“大工船"的第二年,即清同治四年(1865), 马头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有人都认为是“文武太平王“给他们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尤其是为供奉太平王开凿的那一口状元井,最令人感到神奇。当时邻乡发生瘟疫,并且灾情严重,村民们饮状元井的水后立马痊愈,效果奇佳。马头村人惊喜不已,于是全村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热烈庆贺。就这样,闰端午节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就成了马头村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同时成为村里传统的喜庆大节日。

龙舟竞渡活动在“迎神”的爆竹声中拉开序幕。两艘用杉木制成的帆船, 5米长1 米宽;船头画眷虎头,船舷两边是水蛇的图腾。甲板上放若绳索和轱辘,舱内炊具食品一应俱全,泥塑的水手在紧张工作。船身布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插满色彩斑澜的旗帜,其中最大的一面旌旗上写有“义、武太平王”字样,高悬船头,迎风招展。这就是传说中文武太平王的“ 王舟"。文武太平王是马祖列岛、台湾及泉州、福州、长乐、闽侯等沿海地区民间信奉的水手爷。马头村男女老少相信太平王能给他们带来平安幸福, 一百多年来,世代祈求。两艘“大王船“载若文武两位“太平王“由村里几十位寸小伙子敲锣打鼓护送,串家走巷给乡亲祈福送安。每到一家,犹如喜从天降,人人笑逐颜开,连忙敬香鸣炮, 一起大声叫好。每到这时,马头村都是一片欢腾。

每艘“大王船“由村里稍心挑选的10 名健壮男子细心抬到浅水沙滩。沙滩上早已聚集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马头村民、亲朋好友和海内外郑氏宗亲,他们虔诚许愿相互约定,在祈福的锣鼓声和鞭炮声里,目送两艘“ 大玉船“顺水出航。这个肃穆的祈福仪式,在东南沿海一带流传已久,据连江《太平王宫志》记载“公元925 年,连江县筏埋最早建庙供奉文武太平王。为使文武太平王的声威广布,每年都制造文与武两艘“大王船”,由彼坦的宫内护送出行,定好罗盘方向,推向江中,让他恩泽四海,惠及万民,成为当地民众的信仰习俗。

村里的年轻人紧接着吃好丰盛的“龙船饭”,拥到闽江通向大海的河道里划龙舟。马头村长辈及时敲响了“夺标“比赛的锣鼓。来自福州仓山、晋安和长乐各地的上百艘龙舟,你追我赶,奋夺彩头。从福州五区八县赶来的成于上万热情乡亲,扶老携幼聚栠到河岸边, 簇拥在楼顶窗口,仁立在小山头,为竞渡活动挥手加油、呐喊助威。锣鼓卢、礼炮声、乐曲声、欢笑声此起彼应,响成一片,在马头村里久久回荡。

随着杜会进步,马头村早已走出了"耕、读、渔、樵"的年代。今天的马头村,再不是过去“小港里停泊看几叶扁舟,山脚下层列数排农树茅舍"的乡村面貌。闰端午龙舟竞渡活动也已超越先辈们寄托生存愿望的原始目的,发展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行动,如今的龙舟竞渡已成为马头村闭结广大长乐郑氏宗
亲兴业建乡的亲情聚会,成为海内外亲友寻根思乡的情感纽带。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