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非遗·手艺 甜蜜的行当

甜蜜的行当

广告位

很早以前在长乐城乡,特别是人群聚集的街道、公园,或者正放学的学校门口,经常可以见到停着一辆自行车,后架搁着一箩筐麦芽糖,手举剪刀的师傅高声叫着:“麦芽糖甜又甜,快来买呀!”这时,总有许多人光顾,一个接一个,忙得师傅手中剪刀“咔嚓,咔嚓”剪个不停。

在长乐有一个号称麦芽糖之乡的玉田镇东渡村,前几年东渡全村“麦芽厂”就有30多家,旺季时几乎24小时不见歇火,村庄上空飘散着缕缕白烟和麦糖清香。

那时乡村贫困,农民除了种田,无其他经济来源,当时村里人听说浙江温州一带,做麦芽糖生意十分红火,也想试试。于是,一个老师傅跑去温州,请来一个制作麦芽糖师傅,然后,搭起一间小作坊,边做边学。这位老师傅见他刻苦肯干,就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仅几个月时间,这位老师傅全部掌握了技术要领,办起了东渡第一家“麦芽厂”。后来有了第一家,也就有第二家、第三家……收入虽然不高,但总算给村民增加了收入。

我国最早的糖是麦芽糖,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饴”这个字,意思就是麦芽糖。在传统医书《本草求真》中记载:“米麦本属脾胃之谷,而饴糖即属谷麦所造。凡脾虚而肺不润者,用此气味甘缓,以补脾气之不足,兼因甘润,以制肺燥之有余。”

由此可见,麦芽糖不仅是甜度适中,气味馥香、老少皆宜的食品,而且还是补脾润肺的保健品,难怪麦芽糖手艺被戏称为“甜蜜的行当”。

不过制作麦芽糖是项技术性较强的体力活,需要起早摸黑,非常辛苦。在熬糖时,要24小时轮流守护在炎热的锅灶旁,观察汁液成色的变化,稍不留意,就会“扑市”,整锅“米油”倒掉,血本无归。即使顺顺当当熬制成功,盈利并不丰厚,对于这样薄利苦活,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学,避而远之。东渡村自80年代显赫一时之后,“麦芽厂”逐渐减少,如今全村仅有3家。

麦芽糖也渐行渐远,现在想吃一口麦芽糖都不知道去哪里买!现在学校门口取而代之的基本都是烧烤、福鼎肉片、山东杂粮等零食。再也听不到熟悉的剪刀撞击声了。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