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年乃福州民间传统节气时俗,亦称迎年赛会。旧时多在农历每年正月初十以后举行,月底结束。以村为单位,或数村联合,用八抬大轿请出当地所供神像,如泰山神、白马王、尚书公、临水奶等主神,加上神的部属,如白须、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答骨”像(一尊竹架制成的神像由一人顶着摇摆而行),衬以地下坪(演员化装历史故事的一个场面,坐一小车上由人推动行走)、陆地行舟(把彩舟套绑在演员腰上,在陆地行走,象征坐船)、马上吹、肩头坪、舞龙灯等节目,在锣鼓鞭炮声中结队巡游各村街,群众夹道观看,煞是热闹。
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我国许多地方民间习俗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旧俗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石头节,应该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
濂江村的“迎泰山”文化有别于一般民间“迎年”活动,迎泰山,农历每年正月初十以后举行,月底结束。以村为单位,或数村联合,先用八抬大轿从泰山宫里请出“泰山神”赵昰,再请出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巡街逛村,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人们不仅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也是为了纪念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历史,以激扬民族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