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峡西岸的青山绿水间,古田县大桥镇境内,有一座全球闻名的临水宫祖庙,祀奉着“妇孺保护平安女神”陈靖姑,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每年有数十万的信众前来顶礼膜拜,请香接火。临水宫始建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距今已有近1230年的历史。陈靖姑信仰始于唐,兴于宋,盛于元明清,海内外信众逾1.2亿人,分宫分庙4000多处。
临水宫庙建筑群,参差错落,雄伟宏丽,红墙黑瓦,与周围层峦叠嶂遥相映衬,历经千载风雨洗礼而气韵神采依旧,让人叹为观止。祖庙建筑群包括主殿和太保殿、三十六宫婆殿、葛夫人殿、梳妆楼、三清殿等配殿,设文昌阁、土地庙、观音阁、十二姐妹殿等附属殿堂。整体外观红墙灰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龙凤簇拥、唐代建筑风味尤浓。历代修建而成的“两坊三门”与古仪门边的一排排功德石碑俯仰呼应,衬托得祖庙庭院深深、庄严神圣。宫门前的18级、24级台阶的精心设计,嵌入了临水夫人18岁嫁到此地,24岁在此献身的感人故事,让人抬脚踏阶,心生敬意。
正殿是临水宫祖庙的核心建筑,其石雕、木雕、壁画、泥塑等技艺,无不令人赞叹称奇。神龛中供奉着“顺天圣母”陈靖姑真身神像,面容和蔼可亲,坐镇蛇精洞口;女神左右两边分别供奉着林九娘和李三娘,相关文班神像分列两侧。游人总是在此流连忘返,寻觅探究。
相传785年,陈靖姑出嫁古田,不久其夫刘杞任罗源巡检,靖姑随往。当地人听说陈靖姑救产医术高明,产妇们大都来找她接生,渐渐地在宁德地区又出了名气。后来,闽浙赣等地甚至京城里的某些大户人家,还专程来恭请靖姑异地去接生。有一次,陈靖姑进京讲学,宫中盛传皇后难产,陈靖姑得悉后,即刻赶去皇宫,干净利落地帮皇后产下太子。宫娥上奏,德宗皇帝龙颜大悦,封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并在福建古田为其建宫临水宫,该宫于唐贞元八年即792年建成。
当时,在古田城外有一条大蟒蛇,重近二石,时常出来伤害小孩,据目击者说,蛇紧紧缠住孩子,致其窒息而亡。为避蛇害,有孩之家纷纷外逃谋生,市郊便成为荒凉之地。陈靖姑知悉后,摇身变成一牧童,径往市郊而来,蛇精久未寻着童影,今见有小孩在此玩耍,喜不自胜,旋即化一阵黑旋风卷来,正要缠住小孩时,说时迟那时快,陈靖姑现回原身,与蛇精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斗,终将蛇精斩于古田县临水井中,因此她被后人尊为“临水夫人”。
791年,福州地区大旱,田地龟裂、饿莩甚众、民不聊生。时陈靖姑胞兄陈宁元任闽国天师,他奉命率众道士祈雨未果,不得不向其妹求助。此时陈靖姑已身怀六甲,又值二十四岁忌讳之时,为拯救灾民,她有所难遵师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脱胎祈雨。为防不测,陈靖姑做了两手准备,她把胎儿寄放在新置的尿桶中,分别用草绳和剪纸变成大蛇和老虎,日夜守侯在桶边,并嘱弟子勿将变化之事告诉他人,布置停当后,她才匆匆上路往福州祈雨。
邻近有一妖魔长坑鬼,平时陈靖姑在家时,它避之不敢露面,陈靖姑一外出,它就出来兴风作浪。这次打听到陈靖姑是脱胎而出,就来寻胎,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它化装成一老太婆径往陈靖姑住所,见桶边有两尊法身守卫,不敢靠近,假装见兽胆怯,两手发抖不止。靖姑弟子见老人吓破了胆,不经意间收了法宝,藏到别屋去了。此时,长坑鬼原形毕露,急不可待抓起胎儿,掐死一口吃掉。
这时,陈靖姑已祈雨成功,突然肚子一阵大痛袭来,她知大难将临,赶紧咬破手指,将指血弹向空中,向师傅求助。时许真人见到靖姑传来的血光讯号,知弟子魂已归天,即用莲花托起靖姑魂魄,超度三天,使之英灵得道。陈靖姑成神后,显灵杀长坑鬼于长坑山洞穴中。
自陈靖姑杀蛇镇鬼后,古田一带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人们把她当神供奉或为其建庙。此后,人们对其信仰从未断过。据说霞浦有一村妇,到了望天命之年,膝下无儿女,家境寒贫,她最揪心“无后为大”,想去靖姑宫焚香求赐一子,家里又拿不出像样的供品,只好用红署做成两个鸡腿模样,沾上酱油,看上去活像真的。翌日,她起了个大早赶往宫里,跪在陈靖姑神像前祷告道;“我家里穷,两个鸡腿是假的,我实在拿不出好供品,只好用此劣办法来敷衍,真是该死,还望菩萨慈悲,求赐一子。”正在这时,一大财主带着一群家丁威风凛凛,抬着丰盛的祭品赶来烧头香,见到被人抢了先,喝令家丁扫去已摆上的供品,把穷老太婆赶了出去,自己一人独占祭桌,上供品焚香求子。一年后,人们留意到,那位贫穷的老太抱着一个儿子来谢恩,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还能怀孕,众甚不解。而仗势欺人的大财主“丁”空依旧、生意落败还破了财。
从唐时初创到南宋年间,陈靖姑信仰一直是民间信仰,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一直到南宋淳祐年间(1241年—1245年),时任福州知州的徐清叟以陈靖姑救产灵迹奏请于朝,朝廷敕封陈靖姑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并赐“顺懿”,从此,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开始列入国家祀典,而后,随着朝廷多次加封赐额,临水宫也开始大规模修建。
人们从中感受到陈靖姑的人格魅力和人情味,亲切地称她为“奶娘”、“娘妈”,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有着不可替代的“慈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