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墘源村的‘白蛇灯’习俗历史悠久,由陈靖姑事迹、故事演绎而来,可以说是陈靖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迎白蛇灯则是传播陈靖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蕴含着乡民扶正祛邪,抑恶扬善,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屏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俗专家陆则起介绍说,自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起,乾源村就开始在该村陆氏宗祠供奉陈靖姑神像及其神位,从那时起该村就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迎陈靖姑神像兼迎白蛇灯,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该活动与信仰已在乾源村陆氏宗祠及陆氏、陈氏家族延传二十余世、五百多年而经久不衰。
元宵节那天,当夜幕垂临,华灯初上之时,全村男女老少便倾城而出,附近村民纷涌而至,不少外地游客也闻讯赶来,争相观看这一盛况。此时,连发三声土铳,前面鸣锣开道,鼓乐齐奏,在两个走马灯和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牌灯的指引下,一百余名青壮年撑着百米长的蛇灯便开始游迎,另有数十名村民抬着陈靖姑神像在蛇灯之后缓缓游迎。因白蛇在传说中是祸国殃民的精怪,所以迎蛇灯时不进村,不能穿街过巷,只能在郊外田野上。每当队伍行至田野空旷处时,白蛇灯在那些经过专业训练、技艺精湛的青壮年的舞动下,便宛若灵蛇般翩翩起舞,伴随着震天轰鸣的轰天土铳和各种烟花、爆竹声,围观者呐喊助威、高声喝彩,整个场面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当游迎队伍行至宗祠门口时,由为首的族人大喝一声:“陈夫人斩白蛇喽!”此时,众人纷纷附和“斩白蛇喽!斩白蛇喽!”一边将连接蛇身的插销拔出,将蛇身分成数段,演绎陈靖姑怒斩白蛇妖,为民除害的民间故事。随后众人将陈靖姑神像抬入祠中安放供奉,整个游迎活动结束,大家这才各自回家过个安稳、祥和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