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宗教信仰 炉峰山三仙观

炉峰山三仙观

广告位

连江在汉末晋初就有道教活动,唐代更为活跃。炉峰山,又称香炉峰或炉山,位于安德里(今透堡),早就是道教的发祥地。《云笈七签》称其为第七十一福地,以其形似香炉故名。山上古有应潮湖、炼丹井、磨剑石、拜坛石、扫坛竹等诸胜。山中有一支山脉延伸金钟岑。据传,早在唐开元年间,邑人章寿牧羊于此,得遇王、谢二仙,授于道术,在半岭结庐受学得道。山南有一峰曰:“章仙峰”。宋庆历八年戊子(公元1048年)邑人为纪念章寿,建立“望仙亭”于透堡到香炉峰的路上,俗称半岭亭。并在路旁大岩石上摩刻有“章仙峰”三个大字。亭屡坏屡建,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重建,公元2002年又改建。有楹联:“俯瞰东闾烟火,遥望南岭风光”;“仙踪章岩在,人事戚喝留”等赞颂章仙峰胜迹风光。还有童井,“旧传有青衣童子,拔草取水,乘云飞升,炉峰人即其地掘之有泉。井深仅尺余,不溢不竭”,并建童井亭以做纪念。

在炉峰山麓,有三仙观。民国版《连江县志》曰:亦名“三真观”,在炉峰麓。元至正十五年建(1355年)。清林树善修。在《福建道教史》中亦有记载。据说:当时观宇规模宏伟,清邑人杨龙标有题壁诗一首:“踏遍平芜一径深,仙家幽胜我来寻。鸾笙曲奏风生座,麈柄谈余月满林。阅尽红尘成慧眼,读残丹篆了凡襟。不于此境求真诀,难说崆峒证道心。”道观原为六扇五间三进,前为“天君殿”,奉王天君、温天君、康都统、关圣帝君、玄坛元帅赵天君等五位护法神像,中为“三清殿”,奉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以及斗姥天尊、六十甲子太岁等尊神,后为慈航阁。四周奇花异卉,清静幽雅。

风雨沧桑,原观于清咸丰时期倾圯。改革开放,政通人知,公元1998年,各方善信鼎力倡导,开始募集资金,筹建中座,2008年又重建前座,前后两进两庑,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拥有主殿、偏殿、道房、客厅等。观宇坐西朝东,飞簷翘角,雄伟庄严。大厅上“三清三境放三洞之祥光三阳开泰;五灵五老降五方之真气五谷丰登”、“象天法地作太极八卦图;立教度人研道德五千言”、门柱上“观宇巍峨默示重玄常清净;仙灵昭赫明宣大道法自然”等楹联,无一不宣扬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主殿供奉王、谢、章三仙,附祀华光大帝、妈祖仙姑、临水夫人、和两仙童,还有千里眼、顺风耳二大将以及六十甲子太岁元神等。2001年连江县宗教局正式签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为透堡镇唯一开放道观。平时开展道教法事科仪活动,信士众多,香火鼎盛。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