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福州的普渡节

福州的普渡节

广告位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因为这一天是「地官赦罪日」,所以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有祀者,回故里接受子孙祭拜;无祀者,就要请佛道做法事普度,超荐孤魂野鬼。亦称“鬼节”。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中元节这天,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普渡节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传统民俗节日。”普度”原本是佛教用语,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后来转化为一种地方信俗的法会,普度法会一般分为”私普”与”公普”。私普以家庭、街庄等居住单位为主,”公普”又称为”庙普”,通常以寺庙为中心,由庙寺主事者来主持。

福州旧时并没有过中元节的习俗,老福州人也过普度节,不过“私普”极少,大多为“公普”,并且以大型公普为主,同时并不是每年都做。有的逢“甲”做,十天干循环,每10年一次普度,比如“洪塘”,有的是逢“子”做,十二地支循环,每12年一次普度;间隔时间最长的是闽侯瓜山村,历史上首次普度是在“戊子”年,为超度南宋阵亡的抗元将士所做,其后定规逢“戊子”年普度,每60年一次,有些人一生都赶不上一次。普度法会现在在闽南及莆田地区还较为盛行,他们祖祖辈辈一直延续着这个节日,重视程度不次于春节,从七月初一到三十,都有人做法会,各个乡村、各条街道轮流安排好日子,举行普渡法会、放水灯等祭仪。

普渡节游神活动

现在在福州十邑地区,过普度节并没有那么广泛流行,人们都改过中元节了,在中元节这天,许多人家备菜蔬及纸钱,并延请僧道行超度仪式,然后将所备供品的一小部分散形于空野,以施无主孤鬼,谓之“施食”。南平、古田、尤溪、光泽、大田等地,也有十五日施食的习俗。在泰宁,十五日之夜,人们在房屋前后、谷仓前、果树下以及桥头、河边、路口等处,燃香点烛,焚化纸钱,施舍给无家可归的孤魂,以保地方平安。上杭旧俗,在十五日这天,城中竖起幡竹,以招亡魂,各家具斋饭,放置于幡竹下,祭坛上一道士端坐诵经,坛两侧道士奏鼓乐,观者如堵,俗称“做月半”,又叫“上台”。祭毕,斋饭多为贫民与乞丐取走。连城、长汀等地则在十五日夜焚香、烧金银纸,以祭祀野鬼。

福州过中元节时还有一种旧俗,即在此期间如果流行传染病,会被认为鬼怪作祟,于是便要“游塔骨”。“塔骨”是以竹编制成人的形状(比人还大),披上某种神的衣服、戴上帽子,古里古怪,然后人套其中扛着走。入夜,“塔骨”前呼后拥,巡游街坊抓鬼怪,连续七天。最后制一纸船,把捉到的作祟鬼怪关入纸船中,跑步呐喊着把纸船放到江中,让其顺流飘去,称为“出海”。

七月十五,一年至此已过一半,故称“半段”。主要在福州近郊各乡有“做半段”的活动,以庆祝丰收,“做半段”的时间有的以十五日前后的半个月,有的更长。主要活动内容是定期轮流举行全村性的大宴会,分别宴请亲友,同时还要演几天戏,据说是演给天上地下的鬼神看的,同时请他们来人间尽情地享用美食。

福州的郊县则在农历12月9日这天过半段,这一天厨师在露天大厨房中制作饭菜,郊县农民各家各户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品尝美味佳肴,来人越多福气越多,而“露天大厨房“则成为极有特色的壮观一景。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