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这句诗道出了历史上的台江商贸盛景。商贸的繁荣催生了林立的会馆,台江地区历史上的会馆达30余所,古田会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由古田商帮集资建造而得名。
古田会馆始建于1915年,位于白马路和同德路交界处,东接上下杭、西连洪武道、南通三捷桥、北倚白马桥,占尽水陆交通之便。
会馆坐北朝南,为抬梁穿斗式,重檐歇山顶结构。会馆门额有石碑两方,上直下横,上直书“天后宫”,下横书“古田会馆”。著名文史专家、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告诉记者:“古田会馆馆庙结合,不仅是会馆,还兼做天后宫,主祀海神妈祖。”
进入会馆,可见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侧为主落,内有戏台、两侧谯楼、拜亭、正殿;西侧落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卢美松告诉记者:“古田会馆是目前福州保存最为完整的会馆之一。
由于古田会馆馆庙合一,会馆内的大殿格外气派。修复后的会馆,“霸气”尽露——在北侧神台上方挂有一幅数十米长的朱红漆画,上绘有“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上下杭盛景,会馆的戏台正对着大殿正厅,如今戏台已成为群众欣赏闽剧、评话的好去处。戏台上方藻井檐部的如意斗拱、木卷棚、木雀替、挂落式大式浮雕花板等木构件保留较完好,且大多还有鎏金,异常精美,值得细细品看。
在会馆大殿西侧直立镶嵌着一方青石碑,石碑分为3块,均刻满了文字,历史信息量大。走近细看,有记碑、收入碑和开支碑,据说是由筹建者魏明然所篆。收入碑列明了从光绪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年间谷黄米帮、红粬帮、帮、焯帮和都县米帮等五大商帮的捐银情况。这是份珍贵的历史信息,从中可以推测出当时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
福州会馆始于明末清初,建馆的基础多为乡音乡情交融、旅居之所,后来因为工商业的飞速发展便成了工商业者“联络同业、互通商情”的同乡行帮组织,堪称一个个“城市会客厅”。会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像现在的同乡会,又像各地驻榕办事处。其以乡谊为纽带,联络感情、互动信息,减少摩擦、协调纠纷,促进商业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具体而言,会馆主要有商业、联谊、娱乐和文化教育四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