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马江昭忠祠

马江昭忠祠

广告位

马尾位于闽江入海口,是福建海上门户之一。闽江下游有一礁石形如骏马,礁石尾部所向岸上旧镇,故而得名,流经马尾的那段闽江又被称为马江。福州的马尾,是让人向往的地方,它是著名的侨乡,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发源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这里还是中法海战的古战场。

马尾位于闽江口,扼福州出海咽喉,历代兵家无不在此设防,最早在明朝就于双龟岛设立炮台,清嘉庆十二年(1807),五虎礁旁就设黄吓要塞炮台,后又于沿途江岸相继布署了诸多要塞。清光绪十年(1884)八月二十三日,法军舰犯台湾基隆,未逞,转而进攻马尾水师。战斗甫一打响,首由长门炮台发炮,众山响应,驻马尾港福建水师和马尾十三乡人民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同仇敌忾,奋起浴血反击,致法军统帅中炮身亡,舰船受重创多艘,然终因清廷昏聩,且实力相比稍逊,法军偷袭得逞,驻马尾港福建水师覆没,沿岸之马尾造船厂等我国近代船政设施亦被法舰轰击毁坏,清庭又一次蒙耻。官兵796人牺牲,打捞烈士400多具遗体,分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

光绪十一年(1885)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奏疏朝廷,为纪念甲申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在马限山的东麓建昭忠祠追祀,迄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时海军当局及船政校友从京、沪等地募资重修,并将甲午中日海战牺牲的福建藉官兵亦列入置祭。1984年政府又予重建,并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今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冢

马江昭忠祠所在之地背山面水,祖山为鼓山,少祖山为婴脰山,主山为马限山,是龙脉,也就是所谓的玄武;主山的左右两侧呈相拥抱之势,为所谓青龙和白虎;在马江昭忠祠正前原为低平的洼地,为“迎砂”之地,此处为闽江江面最为宽阔的地方,亦是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的主战场,江水在祠前环绕流过,迎合了风水学中的“玉带环腰”之说;马江昭忠祠前近有案山罗星山,远有朝山五虎山,“其外则一塔正耸,群峰蜿蜒奔赴,若有灵旗来往于其间,亦登临者所不胜其慨叹也”。

祠经重修后,翘角飞檐,藻绘光彩,焕然一新。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前后两进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祠的正面为八字墙,沿东西轴线依次为门楼、门厅、拜亭和后厅,前后两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建筑为硬山屋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风火山墙。

祠由两部分组成:右边为祠厅建筑,左边是烈士陵园。祠前广场上有二尊大炮威严而立,系战后从被毁船上拆卸于此,为海战实物见证。祠厅内主要陈列分布有”福建船政”、”中法马江海战”两大部分,后厅设龛位、灵位,大殿及两庑以祀殉难官兵796人。西侧与陵园之间筑有”追思亭”。陵园于1920年重修时,曾将原来九冢及马尾造船厂坞侧的一批烈士忠骨迁入,丛葬于一垅,重立石墓碑表志,上书:”光绪二年七月初三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祠后翠嶂似屏,崖壁上有许多民国早期船政官员的题刻,诸如”仰止”、”铁石同心”等。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的历史遗迹,那高昂的炮首,残垣颓垒及道道堑壕,基本保持了当年血战原貌,供后人凭吊,缅怀先烈。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