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美食 嵩口美人糕

嵩口美人糕

广告位

来永泰嵩口的游人,就想尝尝古镇的味道。有一种古镇名点是许多人搜罗的对象。喊起它的名字,怜香惜玉的情感油然而生,让人有点舍不得下牙;回想它的味道,又美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舔舌头。它油香甜润、芝香四溢、入口即化,细细咀嚼后和着自己的口水咽下,会有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涌上心头。如果再啜上一口明前茶,那种荡肺清肠的舒畅定会直透脚底。美人糕!只有美人糕,大家会异口同声地喊它的名字。

确实只有美人糕才名副其实,才能承担得起这特有的功能。这醉人的小点心,让人陶醉的不单是那满口余香的古镇味道,更多的是这撩人心扉的名字,让人按捺不住要去把玩它背后的故事。而美人糕也确实深藏着一段感人的美丽传说。在嵩口古镇对面下山后的郑坑里垅,有一座祖坟。祖坟的墓碑上竟然刻着郑许两家先人和他们夫人的名字,两个不同姓的祖宗怎么会埋在一起呢?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和美人糕又有什么关系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清朝咸丰年间,嵩口码头的繁华吸引了一个来自莆田涵江的小伙子,他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古镇谋生。小伙子姓郑,干净利索,肝胆义气。妻子陈氏是典型的兴化女子,年轻漂亮、勤劳贤惠。他们两口子在直街租了一间店面经营莆田鱼虾干货,生意不错。陈氏她有祖传的莆田糕点手艺。看到嵩口码头人来人往的客流,勤劳的陈氏按捺不住兴奋,说服丈夫让她兼营糕点。于是,干货店的柜台边,便摆出了正宗的莆田涵江特色糕点——八果糕、油料糕等。由于人长得俊俏,加上手艺正宗,用料考究,待人和蔼,童叟无欺,陈氏的糕点吸引了很多来往的客商。不几年,夫妻俩经营的生意,日渐欣荣,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一年腊月的一天,祭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在备年货准备过年。傍晚,正在打烊的陈氏突然听到街上有人喊:“有人跳溪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的陈氏,第一时间本能的反应就是赶快去救人。她第一个冲到溪边,不顾寒冬腊月冰冷的溪水,也不管深浅不一的楼下潭的险恶,扑向大樟溪,向落水者游去。凭借娴熟的水性,她很快就把落水者救上了岸。幸好抢救及时,落水的女子只是呛了水,并无大碍。看到被救女子不停地哭,心地善良的陈氏边安慰,边开导。得知女子姓林,是龙盘厝许家媳妇,年龄比陈氏小两岁,也是一个标致女子。问及寻短原因,林氏哀怨地告知:自己的丈夫是家里的独苗,凭借家道殷实,好吃懒做,坐吃山空,又染上毒瘾,抽食鸦片,偌大的一个家业已渐渐没落。最近她丈夫又迷上了赌博,把家里的房产、田园全都抵押了。眼看快过年了,绝望的林氏才无奈寻了短见。

面对啼哭不止的林氏,善良的陈氏跟丈夫商量,决定帮助她一家。他们一面劝许家男人戒了赌,一面拿出准备自己盖房子的所有积蓄,帮许家赎回了房产和田园。见到郑家夫妇如此仁义,肝胆相照,许家为了报恩,主动提出把八扇房屋分一半给郑家。从此,两姓人家共处一厝,郑许两家以兄弟相称。郑家夫妻在古镇嵩口也算安了家了。许家男人在大家规劝下,也改邪归正去经营小本生意。为了让许家能够维持生计,陈氏又让林氏来店里帮忙。由于人手的增加,原来的糕点生产规模扩大了。起先,她们只做油料糕和八果糕、白糕等生意就很好了。在陈氏精心指点下,林氏也渐渐学会了糕点的制作。有一天,刚学会操作的林氏,在制作油料糕过程中,下错了料,把一盘油料糕搞砸了,吓得直哭。陈氏边安慰她,边想着如何修正。她知道要让糕点好吃可以添加猪油和芝麻粉,但与油料糕的原料混合不知口感如何。陈氏很忐忑地做了一盘“无底无面”的“油料糕”,推荐给老顾客尝一尝,以为这事就这样敷衍过了。想不到,第二天老顾客纷纷到店要买昨天吃过的那种“没面”糕。他们对比了两种糕点,说:“有底有面糕(哥)嫌糙,油光一色美人糕”。陈氏她们感到很惊讶,也很兴奋,发觉失手改造后的“油料糕”更适合大家口味,也更好吃。于是,她们店里就增加了这么一个新品种。随着顾客们口口相传,“美人糕”“美人糕”就这样传开了。

特别是街坊邻居,知道郑家夫妇的仁义之举,对他们俩更是赞叹有加。大家觉得他们不单人俊手艺美,舍己救人、匡扶贫弱的仁义之心更美。于是,美人糕被赋予了称赞人的形象美和心灵美的双重含义。随着岁月的推移,美人糕渐渐成为古镇上的人们和往来客商心目中的美食。嵩口传统的“三出头”的宴席上美人糕也成了必备的甜点。需求增加了,自然就有人模仿生产。陈氏对有求于她的同行都热情相助,传授美人糕生产技艺,使原来有挤兑她的人都很钦佩这个莆田女人。于是出现了“美人糕美人做,挨个都吃怎么做;你也做我也做,教子教孙齐齐做”的局面。两个美人和一个美人糕就这样带动了嵩口糕饼业的繁荣。两个美人也促成了郑许两家和谐共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在死后还能共葬一处,生死相守,演绎了嵩口古镇“张林世交”外的又一两姓相交的“郑许结义”的感人故事。

美人糕就这样在一代代郑家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美人糕它诞生于一个家族的仁义之举,弘扬于一个老字号的继承创新,百年不变地诉说着古镇人家的仁和淳朴。新泰成老字号至今留下两物件,一杆铜质的定盘称和一块硬木糕印。它一个代表“公平”,一个代表“规矩”,“公平、规矩”是新泰成世代传承的店规训示,也是古镇人家亘古不变的精神食粮。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