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店拳是南少林罗汉拳的分支,源于1918年福州南后街庆香亭香店,故名。
香店拳的起源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南少林寺僧众因反清复明被清廷毁剿,时武僧智远潜匿到福州“庆香林”香店,以避清廷之缉拿,免遭了灭顶之灾。其感激之情时念心怀,故在店内暗中传授罗汉拳,这武僧诲人不倦,“和盘托出”,使出浑身解数,把拳术传授给香店老板和伙计们。后香店香场老板定下规矩,只传内(香店香场老板和工人)不传外,因避嫌隐名为“香店拳”。
伙计当中有一位叫房利贵者,是福州东郊登云山人,年轻好学,身手矫健,聪颖有悟性,没多久就学会了一套纯熟的罗汉拳。他回到登云山后,结合山区的劳动实践,在传承罗汉拳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创造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香店拳——锄头功和扁担功。后房利贵将香店拳传给陈乌妹(1896-1989),陈又传给房利增(1922-1991),房利增再传授给房阿俤、房晓冰父女。房阿俤父女可算是今天香店拳的优秀传人。
香店拳是内外合一、软硬功兼练的拳种,架子大开大合,动作迅疾,拳势激烈,凝则勇猛沉厚,变则轻巧快捷,静则精气神力俱凝,动则手眼身法步齐至,拧浑身劲于一点。香店拳师傅们多从事传统手工制香,终日揉搓香料,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臂力,更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拳形风格。
香店拳原汁原味地秉承了闽中少林罗汉的特点,手法上讲究金、木、水、火、土无形变化;身法上讲究吞、吐、浮、沉,内外配合讲究“精、气、神、手、眼、身”六合。技击中做到“猫窜狗闪,兔滚鹞翻身”灵活多变,短打近攻,动作迅疾,攻防技术全面,拳风古朴、刚烈,刚中含柔。双手在技击中拳、掌、指、肘的运用丰富,变化莫测。要求做到走似疾风、站如固钉、进似利箭、退要稳健,还要做到眼明手快、腹实含胸、肩沉肘附、足蹬力猛。主要套路有:三战、硬三战、八步(上中下三盘)、十字、十八伏魔腿、少林108手、罗汉拳、五十四拳母、八步徒手对打、刀术、剑术、少林棍、伞术、板凳法等。
香店拳虽然技击性很强,但是作为少林拳它的灵魂里却吸收了佛学的思想,在激烈的搏击中却是为了解放思维的桎捁,达心性的升华,在拳中体会无意得真意的禅机。认为“拳属武入于兵,兵者战之用,拳不离攻防,法不离奇正,变不过虚实,用不过刚柔,健身为基,练拳为功,御敌为用,拳不能不用,但拳不能妄用,滥用,要用之当用,不用之用乃拳之大用”。终以慈悲为怀,因此香店拳中都有秘传草药学、骨伤中医学,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以及疑难杂症,既可用于自己平时练武受伤治疗,也可帮助别人,使之有悬壶济世之风,香店拳的嫡传徒弟个个都身怀独特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