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尊拳古称”永福虎尊”是我国著名的南派少林龙、虎、豹、蛇、鹤五形拳中的一种。也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拳种之一,它发源于福建省永泰县原名”永福县”洑口乡洑口村,由李元珠于清初乾隆年间所创。
历史上的永泰,又名永福。由于地处山区,高山险阻,交通闭塞,几百年来的长期封建隔据,盗匪猖獗,持续不断的农民革命,抵抗外来侵略斗争,以及地方宗族纷争等等,是促成永泰人民崇尚武术的历史根由。这里的居民大都从小习武,清朝乾隆年间李元珠便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李元珠又名李尔真、李恩珠,家居洑口溪口坑。他自幼习武,精通积山拳,对牛、狮、犬各路武术的拳理,技艺,内容认真进行揣摩后去粗取精,结合山中猛虎的形意威猛逐步完善提高,经过日斟月酌,精心独创了一种新的拳法——虎尊拳。尊字之意在于虎为百兽之王,取虎之形意为拳,刚硬凶猛,练者难,成者尊,故取名为”虎尊拳”。
虎尊拳顾名思义与森林之王老虎有关,它的基本招式取之于老虎的动作与形意。主要特点:取之于老虎凶猛为形象,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节发劲,以气催力,拳势勇猛,劲力刚强,发劲凶猛。突出”以刚制刚,见力生力,见力破力,刚极化柔”。在技击攻防上有短手近打,又有突窜远取,防中带攻,明防暗攻,讲究功底与内功相结合,练起套路来,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怒虎出林,时而如饿虎擒羊,都能体现刚强凌厉的风格。
清代乾隆年间,清兵大举南下,南少林受到摧毁,以至衰败,许多高僧流落江湖,秘密传授武艺,南少林一代宗师铁珠,因避难隐姓埋名来到永泰洑口,被李元珠留在家中,后来李元珠经铁珠大师的指点,对自己虎尊拳进行修改补充,使虎尊拳得以更加完善,他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虎尊拳一代宗师。
李元珠将虎尊拳的精髓传给得意门徒郑登光和李昭北,二人各得奇异绝招,郑登光擅长腿法,在出师那天一脚踹向大厅的一根大柱垫石,致使大柱当即偏移2厘米多,柱石偏移的痕迹今天依然清晰可见,李昭北擅长虎爪手法,在出师时一爪击向郑登光故居厅堂大柱上,大柱即刻留下1厘米深的五指手印,至今还留下古迹。所以永泰民间至今还流传”登光脚,昭北手”的说法。
李元珠仙逝后,郑登光,李昭北各树一帜,郑登光把盖洋乡郑家嫡系郑仙桂当亲子相待,精心传授,使郑仙桂成为他的得意门生,后由郑仙桂传给嵩口邹湖的郑仙纪,外号”永福四”和长庆大埔的林仙赠。郑仙纪练成了虎尊拳的精髓,祖孙三代长期住福州的三保码头,一边开船栈,一边开武馆,名扬八闽武坛。李昭北艺成后加入清朝的军队,先后任过把总、千总等职务,暮年因不愿参加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而被罢职为民,后传艺与同安、大洋、霞拔一带,也培养了许多著名的虎尊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