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如诗如画的月洲村,临桃花溪金鸡潭,有一座小山包。山头上,宁远庄静静伫立。不因居高临下,盛势凌人。绿树掩映里,安然恬静,静谧冲和。庄如其名,宁静致远,一如主人张谦的情怀。
宁远庄也叫“文隅寨”,建筑体量与气度,自是更加恢宏些。但当年仁心宅厚的张谦,建庄寨的初衷,也只想为族人遮风挡雨,抵御外敌。张谦(1713-1784年),清岁贡生,授文林郎。他饱读诗书,谦谦君子,且乐善好施,一生修桥铺路、施茶赈粥无数,宽厚的襟怀与忠直的秉性,深得乡人拥戴。乡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为张公所短,勿为刑法所加”。
宁远庄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庄内建筑依山势而建,一座座呈品字形的木楼彼此相连,让人觉得仿佛走进一座迷宫。整个寨堡占地3000多平方米,外圆内方的寨中有120个房间。
宁远庄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是雍正皇帝御批建造的“四井拱梁”大寨堡寨。墙长数百米,高六米,用近一米厚的青石块堆砌而成,既高且厚,上筑有跑马的通廊(惜已倾圮),下辟有四个大门,其中东正门装有两重木门。寨墙上还整齐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圆孔和方洞,当外敌来袭时,紧闭寨门,可从方洞往外射箭,有效杀伤敌人,当敌人靠近时,可从圆孔喷射滚烫的沸水,不让敌人近前。除了这些放哨眼、射枪孔外,寨内还设有通往寨外的地下取水暗管、地下盐仓、粮仓。据说,寨堡当年还承担着某项秘密使命,听上去神秘莫测。寨内布局上也沿袭了南方院落“四水归一堂”的结构:在正门进来都有一天井,院子的四面建筑都略向院中倾斜,下雨时,雨水顺着屋檐落入院中,也即古话“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写照。
走进宁远庄,深切感受到浓浓的耕读相融的气息。庄门内侧楹联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子孙在读书”。横批:“安宅在仁”。庄寨围墙上,砖雕间留下的墨迹,也是谆谆劝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等等。门廊及大厅墙壁上,贴满了科举“捷报”,密密麻麻,虽字迹斑驳,尚依稀可辨。倒朝楼门楣两边,书写的则是“迎风待月”四个字。
庄寨为防御而建,建筑本身,或许只是生活的实际需要,营造的文化氛围,才是心灵的家园,是精神的归宿与寄托。每一座庄寨,都有维系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月洲宁远庄,以及白云的竹头寨,最具栖居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