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闽侯江氏古厝

闽侯江氏古厝

广告位

白沙江氏古厝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历时59年方才完全竣工。建造者是一对名叫江永奋和江永襄的兄弟,故又名永奋永襄厝。据说两兄弟是宋末民族英雄江万里的后裔,这座古厝是两兄弟历经59年共同建造的。比古民居宏琳厝还要年长59岁。江氏古厝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新坡村,宅院木雕艺术精妙,不饰彩绘,格调高雅。是我省目前为止发现的保留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堪称”风水古厝,乡野奇葩”。

古厝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左龙山,右虎山,溪水从门前流过。严格地根据福建地区“门前有水,财源滚滚”,“朝向正南,人丁兴旺”的民居选址风俗而建。古厝纵向排列5座,加上旁边两座共有7座,由南往北一座比一座高,占地1万多平方米。7座建筑群每座均有主座、前后厢房、前后回廊,布局严谨、井然有序。历经200多年的风雨飘摇、岁月淘洗,江氏古厝其实早已失去了富丽堂皇的色彩,灰土的颜色,掩盖了曾经的兴旺、曾经的辉煌。然而,宅院内的木雕,无论是插屏、门窗、格扇,还是外露的斗拱、梁枋,无不展现出高超的雕刻艺术,堪称古代木雕刻艺术馆。

古厝内四爪金龙木雕

走进古厝,巨石条铺设的地面,布局严谨的主座、前后厢房、前后回廊……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些房子是当地人江永奋、江永襄兄弟建造的,前一座是哥哥江永奋的,后一座是弟弟江永襄的。几百年来,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精美的重檐攒尖八角半边亭、可以摆下100桌酒席的厅堂,乃至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都在讲述着一对兄弟用了近一甲子时间修建这座宏大建筑的传奇。

书院里的美人靠

其中,最为出彩之处当属院内的书院——江氏古厝书院,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双层木质结构阁楼,曾是江氏子弟读书研习之所,是一座较为典型的私人兴办的家族书院。书院辟在江氏古厝东侧,呈纵向式,全木架双层阁楼,建筑面积约有400多平方米。书院二楼长达数十米的美人靠异常精妙,被视为镇厝之宝,上面雕刻着108组形态各异的人物、花卉图案和吉祥文字饰样。书院老去,但在书院后面有一株榕树,历史悠久,树木茂盛,犹如伞形,仍勃勃生机。

时间的长河带走了芳华,却带不走文化的内核。那一座座或伟岸或精致的古厝,犹如一颗颗宝石,永远闪耀着掩盖不住的光芒。快来这个会讲故事的古民居走走停停,看看它的年岁,听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内涵。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