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厝村原名燕山村,因背靠燕山而得名,燕山因山形似燕而得名。燕山虽小,但山水形胜颇具特色,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昔日的梁厝,江畔潮起潮落、白帆点点,村内河浦交错、阡陌纵横,乡间蝉鸣蛙声、松涛竹啸,一派优美、宁静、祥和的景象。
梁厝村内现有唐、元、清等古建筑30多处,其中,千年古刹龙瑞寺始建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比鼓山涌泉寺还要早7年。村里的梁氏宗祠也十分有名,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元朝时经历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宏伟壮观的“梁氏宗祠”正门两侧的墙上,各塑一只大象,象身由数百只陶瓷小酒杯镶嵌而成,这些杯体出自梁氏族人,一家一户的贡献。它们脚踏八宝,背驼花瓶、马鞍,取辟邪扶正、吉祥平安之意。据介绍,这瓷杯之象是取”慈悲之乡“的谐音。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借钱楼”的屋主开办钱庄的生意人,常在乡人困难时,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有时债务到期,见当事人实在无力偿还,便会将借条当面销毁,这真是对得起瓷杯之象的名号。

一千多年来,梁厝村崇尚耕读传家,这应该是梁厝文教发达、科举繁荣、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重要原因吧。据载,永盛梁氏入闽始祖梁宗公原本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朝廷翰林修撰词部侍郎梁周翰的小儿子。书香门第让梁氏家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家风。
五世祖梁汝昌与朱熹乃科考同窗,同登王佑榜,相交甚好,并将梁汝嘉引荐给朱熹,相为讲学。梁汝嘉在梁厝村开办梅涧书院。他一边垦田造屋,一边因陋就简办书院,曾邀请朱熹前来讲学。朱熹曾题赠“贻燕堂”。
梁厝村位于仓山区城门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清朝广西巡抚、两江总督梁章钜沈葆桢的得力助手、著名科技翻译家梁鸣谦等。新中国成立以来还走出了2位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梁敬魁,中国第一任导弹总设计师、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梁守槃。“一村两院士”、“夫妻双教授”更是被传为一段津津乐道的佳话。
为何梁厝人才辈出?或因梁氏宗族以耕读传家继世,“家学”源远流长。梁氏家学文化的核心是注重家风传承、注重自我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