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鼓山水云亭

鼓山水云亭

广告位

顺着古道拾阶而下,穿过观音阁,峰回路转,一座红墙古亭映入眼帘,它就是水云亭。因亭建在凤尾坂上,俗呼 “凤尾亭”。宋淳熙间,涌泉寺住持元嗣为时任福州知州赵汝愚所建,因亭下常云遮雾掩、水天一色, 故名 “水云亭”,颇有“水云之胜”的意思。

清福州郡守李拔《水云亭》 诗曰:“心静世途不竞, 鉴物空理长分。看来化机妙契, 只在明水净云。”点出取名水云亭的寓意。由于传说朱熹在此居留期间,赵汝愚将此亭转赠挚友朱熹,故又称朱子亭。如今,亭内还供有朱熹自画像。

宋淳熙十四年(1187),朱熹在福州逗留期间,携门人王子合、陈肤仲等人游了一趟鼓山。行至鼓山水云亭处,在亭的外墙上目睹赵汝愚于淳熙十三年(1186)即将赴川任职时的题刻,触景生情,在灵源洞观音阁东边石门附近的岩壁上留下一段行书题刻,表达对远在四川的挚友的思念。

跨越时空的唱和

三年后,赵汝愚重返福州,次年再登鼓山,见到友人题刻后深为感怀,留下“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祗如此,危栏独倚更裴回”的诗文名句。后来,朱熹又以诗中的“天风海涛”作为鼓山绝胜,将这四字书刻在鼓山绝顶峰,成为名扬闽中的摩崖石刻。

水云亭曾于元朝元统年间重建,以朱熹“天风海涛”四字为门楣,亭外西侧存有宋代诗刻。亭内东壁嵌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福州名士魏杰捐资重刻的朱熹对镜自画像青石碑,使其成为现存少数留存朱熹画像的实物载体。现今亭体为1972年改建,石构硬山顶,前临绝壁,背倚岩体,占地六十余平方米,依旧静立山中,俯仰之间,尽揽云海烟霞。

魏杰,字从岩,号拙夫。他一生钟情山水,悠游林泉,吟诵题刻,塑佛修庙,福州附近留下不少遗迹。是他开拓了鼓山十八洞景区,并留有题刻摩崖三十三段。

登临其间,风涛依旧,往事犹存,令人顿生“天风海涛”之慨,恍若与古人神交于云水之间。魏杰的题刻与修葺,将这段朱熹与赵汝愚的跨越时空的唱和镌刻在山石之上,那份知音之情,随岁月流转,依然回响于鼓山的风中,激荡在我们的心中。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