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特产 地瓜飘香

地瓜飘香

广告位

陈佩芳

这天,收到母亲寄来的几袋包裹,打开一看,里头有一堆呈焦糖色的地瓜签,还有一包闪着莹白光泽的地瓜粉,光闻着味就知是刚做好的,还带着一股地瓜的“鲜味”。

记得小时候,暑假割完稻子,父母总会赶紧拿锄头翻地,再插上地瓜苗。父亲常说地瓜生命力强,无论是肥沃的田地还是溪岸边的沙地,它都能适应环境,结出果实。种下的地瓜苗经过一段时间就得追肥,那也是我最怕帮干的农活,因为要徒手“牵”地瓜藤。这个时节天气热,地里虫子只多不少,稍不留神就会被它们咬一手的包,痒得人龇牙咧嘴。但没办法,地瓜是当时家里重要的口粮来源,被母亲催着往前走,我只得一边在地里挪步,一边半蹲着身子把地瓜藤“牵”起来。等她用锄头刨出一个坑,填入肥料,我再小心翼翼地把藤牵回来放好,让地瓜能够顺着原藤继续生长。

夏去秋来,转眼间地瓜收成的季节到了。一筐筐圆地瓜被父母掘回来,一些收进“土柜”里用于平日烹煮,多数则拿来晒成地瓜干或地瓜签,以便长时间储存。母亲会先把地瓜清洗干净,削皮后切成巴掌大的块,再放在竹篱上晾晒。她不时还要给地瓜块翻面,确保它们充分“吸收”阳光的味道,大约晒一周,地瓜干便做好了。地瓜签的制作更繁琐些,得把地瓜洗净削皮,切成长条状后放在日头下晾晒,待地瓜里的水分稍微蒸发,还要放回锅里蒸十几分钟。最后取出来继续晒干一段时间,地瓜签才算制好。

季节一到,厝边头尾都开始忙着做地瓜粉了,母亲也不例外。她总是把地瓜一遍遍清洗,将它们削皮切碎后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水后再用手反复搅拌,直至地瓜“出粉”。滤掉水分放在埕上晒两三天,地瓜湿粉就会慢慢变成干爽的地瓜粉。

母亲擅长将地瓜粉做成粉团,以前三餐少荤腥,她便拿芋头丁代替肉丁来制作地瓜粉团,增加口感。炒过的芋头被粉团包裹,搭配自家种的莴苣和蒜叶,一锅煮熟,香气扑鼻。往往才端上桌,孩子们就一拥而上,顾不得烫嘴便把粉团往嘴里送。长大后在城里餐厅也吃过这种做法的地瓜粉团,但总觉得不对味,我还感叹只有母亲才能做出那样的味道。

林清玄写道:“世界上没有一种植物比得上地瓜,它从头到脚都有用,连花也是美的。”如今,母亲还是会种些地瓜。只是不用再像从前那样,靠它撑起一家人的口粮。她依旧按老法子晒地瓜签、做地瓜粉,再寄给住在城里的我。每次收到后,我都会按母亲教的做法,取地瓜粉和芋头煮一碗粉团,即使只和记忆里的滋味有几分相似,我也吃得开心不已。我想母亲大概也是觉得,这些带着“土气”的食材,能让在外打拼的孩子多记着点家的味道吧。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