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建筑 圣泉双塔

圣泉双塔

广告位

圣泉双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园中村圣泉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双塔为七层六角仿楼阁式实心石塔,花岗岩彻筑,高均为5.05米,须弥座周长4.56米,塔刹尖顶,塔身每面雕有佛像,佛像两侧刻有佛像名称及施主姓名。须弥座雕有圈纹图案,并镌刻有建造时间“大明万历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吉日立……”字样。双塔台基为一九七九年重建。圣泉双塔造型美观,清秀挺拔,是晋安区保存完好的一对明代石塔。

上次寻访了从于山复迁回原址的文光塔。就想着有空去寻访另一对也从于山复迁回原址“圣泉双塔”。圣泉双塔2014年10月时在于山寻访过,事隔十年后,异地再次寻访这对明代双塔。自然也是让人兴趣满满!

圣泉双塔原位于圣泉寺佛堂前,因圣泉寺被征做制药厂址,不利于文物保护,1979年被迁移至于山风景区九仙观斗姆殿前。2016年复迁回圣泉寺观音阁前。圣泉寺就位于福州北三环边上,市区驱车导航圣泉寺,不到半小时就抵达圣泉寺前。寺中很容易就找到位于观音阁前的这对明代双塔。

圣泉双塔,两座式样相同。均为七层六角实心石塔,塔基上有两层须弥座,转角置倚柱。塔身每层六面均雕刻佛像,第一层佛像高0.25米,宽0.15米。往上逐层缩小。每尊佛像两侧刻有佛像名及捐建施主姓名。塔刹尖顶。塔檐微翘,无纹饰。

圣泉双塔一大特色就是塔身文字多,除了塔身各面每尊佛像两侧刻有佛像名及捐建施主姓名外,塔基须弥座上各面刻有大量文字。只是历经岁月加上没有上漆色,有些字已不易辨识!

东塔须弥座刻文:”大明万历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吉旦立。主缘师受戒比丘瑞灿和尚,弟子果清、果澄、正志、正檀、口信、道心、正祥、道通,咸化十方,敬建佛塔二座,皆愿一切众生同成佛果。福清县造塔石师王克亮、商文宸、商进弟、商余竟、郑正基。开石师邵公宦,本坊信士林文汜、林成规……”塔身刻有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毗婆尸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舍俘佛、宝光佛、宝火佛等42尊佛像。

西塔须弥座镌刻的建造纪年与东塔相同,并刻有连江县林正恩、福清县朱希彦等施主姓名。塔身雕刻有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宝轮如来、宝积如来等42尊佛像。

圣泉双塔作为福州近郊的古塔,不少名人墨客到此游览时留下记载诗篇。明代谢肇制《游圣泉》诗:沉灰原有劫,沧海已为田。云锁门双塔,林围屋数椽。明代安国贤《圣泉院寻榴花洞不见》诗:不见相将□□岑,屐齿痕青草色侵。窦涌一泓澄净水,幡飞双塔见禅林。遗榴尚忆当年事,逐鹿空怀昔日心。古洞荒芜寻不见,满山松影乱啼禽。

圣泉寺,初名法华寺,始建于唐代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据载,相传僧人怀一苦于寺内用水困难,一日见两禽争斗,十分好奇,以杖拄地,顿时泉水涌出,故而寺庙更名为“圣泉寺”至今。圣泉寺历经兴废,鼎盛于唐代,唐代宗曾两次御赐匾额。真可谓,一座寺,始于一脉泉。

这处传说“圣泉古井”仍较好保存于寺中,成为圣泉寺最重要的名胜古迹。圣泉井,位于圣泉寺大殿东侧。花岗岩彻造,井栏外沿为长方形,内沿呈“凸”字形。外沿长4.58米,宽2.05米,高约1米许。井沿厚0.42-0.59米。井身分两部分,前半部呈长方形,长2.1米,宽0.87米,深2.45米。后半部变为长方形,长1.42米,宽1.21米,较前半部稍浅,井身上部置一龙头。龙头为青石雕琢,嘴里流淌出涓涓清泉。龙头上镇一石葫芦,葫芦底沿刻“成化乙巳冬立(注:1485年)”几个大字,上饰莲花浮雕。后侧井壁镶嵌一块长1.45米,宽0.45米碑石。碑面有“圣泉古迹”隶书题刻,旁款“道光丁未(注:1847年)”。至明代中叶,圣泉寺建筑大多圮废。明万历年间,高僧善灿重建佛堂大殿,再振寺声。目前尚存的法堂及圣泉双塔即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建国后,圣泉寺仍呈衰微的趋势。1957年,寺被征用作制药厂。寺院更是破败不堪!圣泉双塔也沦落被迁往于山异地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当地着手募资重修古寺。历经数年,重修了明代法堂,修整了圣泉古井,御书堂、大悲楼、观音阁、泉声讲堂、灵山宝殿等殿阁陆续落成。只是药厂仍在,参观时就不时能碰上这儿的药厂职工,对于参观并不干涉,相安无事。重建后寺院为仿唐风格,建筑规模宏大。有时真还分不出,到底是寺中有厂,还是厂中有寺。但一座千年名寺和一座药厂分不出彼此,总让人有点怪怪的!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