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鼓岭的月夜

鼓岭的月夜

广告位

朱谷忠

鼓岭是福州市郊的一个避暑胜地,海拔近千米,远远望去,恍若半落云天外。

今年小暑,我和几个文友结伴上山,游玩了一天,按照约定,每人须在晚餐前写出一首短诗,内容为抒写鼓岭的白昼,当场朗诵,供大家品评。那天,我也凑了一首,诗中称白天的鼓岭是福州“置放在云中的一张凉席”。没想到就凭这一句,竟获得文友赞赏,当场给我颁了一个口头“创意奖”。然而他们不知,我心底最眷恋的,其实是鼓岭的夜晚——那难以言喻的缥缈与静寂,恰似天地间最温柔的私语。

我的看法是有些偏执,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上世纪20年代初,女作家庐隐到鼓岭后,就在她一篇文章里说,她一来就为鼓岭山色的倩丽而“更深不眠”,接着她写道:“至于月夜,那就更说不出来的好了。”当她描绘月夜时,笔尖都染着翠润:“月本来是淡青色的,再映上碧绿的山景,另是一种翠润的色彩,使人目怡神飞。”这文字在我心中好像埋下种子,直到某个深秋之夜才破土而出。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从鼓岭一家客栈出来散步,发现天上凝结的铅云不知什么时候已消散得无影无踪,幽蓝的坡谷之上,忽然出现了一轮冷洁的月亮。一瞬间,水一样银白的月光,把山岗、树林、农屋泼染得闪闪烁烁、影影绰绰。我发现,蜿蜒入岭的小路边,有几棵柿子树孤零零站在月下,积攒在枝头的果子,银辉熠熠。放眼四下,月光如瀑,把山谷中的夜气鼓荡而出,化为轻纱,东沟西岭便掩映在一片淡青之中。于是我不出声地走了一段路,当来到白天去过的古道时,猛然发现,如霜的月华,正把整条山路浸渍得像一条安谧的河流。我不禁收住了脚步,静静地观赏着,但见古道两边高低不一的松树间,经年的松针铺满路面。四周弥漫着一种松脂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

说到这里,我倒是要替八十多年前来过鼓岭的大作家郁达夫可惜了,他和几位穿着长衫的先生白天登岭,行吟之声打破了峰峦间的寂静,村子里的一间间柴门便迎出许多人来,这就是当地村民,他们虽然生活清苦,但也对这些文化人以礼相待,摆出猪肉、鸡鸭招待,并教他们一行人喝了“颜色红得像桃花水汁”一样的米酒。以至郁达夫以后写《闽海滴沥》时还念念不忘。想想看,倘若他们那天要是住了下来,又逢一个风清月明之夜,那大才子郁达夫随意走走,一管妙笔,又该写出多少美文呢!

也许因了这些,从此,我对鼓岭的月夜好像总有一段割舍不掉的依恋。

那是另一次,有朋相约去鼓岭的旅店住上一宿,观星赏月,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及至到了那里,听老板说五层顶楼辟有一个大露台,可以自由走动。于是到夜间十点钟光景,便沿着木梯散发出的杉木清香来到上边,一看,来得正是时候,上弦月正慢慢地升至澄碧的天空,煦和的月光从头顶洒下,点点光斑水一般在身上闪烁而过。此时,山中万籁俱寂,月色清幽,淡淡白玉兰甜蜜的气味,正冰冰地、丝丝地沁入我的心扉,使我如同啜饮着一盅陈年的鼓岭桃花酒。接着,我缓慢移动脚步,在淡淡的月影中踽踽来回,让那似有弹性的月光,若隐若现地继续在我的脚底蔓延……不知不觉中,我仿佛感觉:不远处,有谁背靠苍松,半倚崖石,在月下抚动琴弦。一曲清欢,随着烟岚袅袅升起,与月影糅合在一起,缓缓地,飞过高山流水,穿越漫漫时光……

哦,鼓岭!好些年了,你就是这样默默接纳着日光、星光、月光,并以一种叫人难以形容的清幽绝境,让人销魂荡魄……

也许,这就是福州鼓岭的独特所在,它脱却喧嚣,独倚云上,春夏秋冬,色彩幻变。在这样的地方,如果单在白天游览,一到晚上,只把双脚安在床上消除疲乏,便会少了对它有进一步的深刻领会,那确是多么可惜。其实,大自然对鼓岭白天和夜晚一切美的安排是公允的,也是刻意的。而这一切美,也是最自然、最真实,并且是不可替代的。

也许,鼓岭的魔力,正在于它懂得光的语言。白昼它收集阳光,将云海编成璎珞;夜晚则把星光月光酿成露水,滴落在每个不眠人的眉间。那些匆匆往返的旅人,若不曾见过月华浸透松针的模样,便错过了这座山最动人的诗行。看来,大自然在鼓岭布置了双重盛宴:日光下的绚烂是张扬的诗章,月色里的清辉才是私藏的佳酿。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