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闽安古镇已千年

闽安古镇已千年

广告位

闽安,古称“迥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中部。它三面靠山,临江面海,从唐至清,均为沟通福州与闽东两地及通向外海的重要门户。闽安因军事而兴盛,因良港而繁荣,是近代福州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海上贸易重镇。

汉唐伊始,外来水师犯闽,多在闽安门水域作战。三国东吴水军,晋代孙恩、卢循农民起义军,隋朝大军从海道入闽江口攻取福州,激战三年,歼灭敌船千余艘等战役,均在这里开辟战场。隋朝闽安设镇,取“安镇闽疆”之意。唐朝设闽安巡检司衙门,历代沿袭。唐代以前的闽安古镇,就是闽海进入闽江的第一要地。

宋代闽安设立监镇卫,闽安镇古位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直至清末。宋代战乱频仍,环形拱卫闽安古镇的有莲池山的高山寨、蟛蜞洋的登高寨、石龙山的石龙台寨、乌猪岭的乌猪寨、棋盘山的东高寨、白眉山的鹦哥寨、鼓岭的牛头寨,这些寨子各居险隘,相互照应。元朝从闽安古镇田螺湾布设横江铁索,至对岸金刚腿,战时拉紧,以阻止敌船进港,两岸支撑铁索的铁桩石台墩旧址至今尚存。

明代建闽安镇城,设标营卫所,称监镇衙。明代闽安古镇作为福州抗倭重镇,战事不断,延续200多年。明洪武年间重置的闽安巡检司衙门,曾管辖内外澎湖百多年。明成化年间,右副都督御史张瑄奏请重设闽安古镇横江铁索,擒拿海匪合山海。

清初,闽安总兵府建立,成立中国第一支水师,称福建闽安水师,并构建石头城,闽安水师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水师,又是福建水师主力,历时一百多年。清代闽安古镇的石头城北面军港码头、水门炮台与战壕、邢港南岸的左营营兵房、水师造船厂、邢港北岸的右营营兵房、炮哨船道头;城墙南面的左营游击署、康熙御批的闽安古镇天后庙、城隍庙、城隍顶总炮台、鹤滩炮台、圆山炮台等,都是闽安古镇清代重要的军事衙门和设施。

闽安迥龙桥,始建唐末(901年),南宋时由丞相郑性之重修,并题“飞盖桥”。清代协镇沈河清捐俸重建,故名“沈公桥”。此桥南北走向,横跨邢港河,属花岗岩结构平梁桥,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石桥,目前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迥龙桥外观优美,结构别致。全长66米,宽4.8米,4墩5孔,最特别之处是5个桥墩均呈船型,两头尖,并且略有上翘。每个墩间距为13米左右。石板横铺桥面,石栏护其两侧,石栏板长3.3米、宽0.45米、厚0.15米,石栏柱0.45米见方、高1.4米,计36根。柱顶雕刻说不出名字神兽,这些神兽虽然历经千年风雨,有些风化和磨损,但仍然能看出当年的气韵,展示着唐宋时期石刻的精湛技艺。

闽安迴龙桥不是我们常见的独体桥樑,其绝妙处在于附带有桥南的玄帝亭和桥北的圣王庙及观音阁三个古建筑。玄帝亭位于桥南的引桥上,是桥亭的结构形式,穿过亭下始步上石桥。圣王庙呼应般建造在北引桥驳岸上,跨街廊亭与古石桥的驳岸共用一连体基础。当年的能工巧匠在有限的空间把跨街亭、圣王庙、观音阁浑然天成地与石桥融为一体,为闽江口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把关,至今依然是居住在邢港河两岸的人们的必经之路。

当然如今这里也是一个景点,常有一些古建筑爱好者来这里探访游览。如果你是古桥或古建筑爱好者,来福州游玩时寝室可以到这里看看。而且闽安古镇不仅有这座古桥,还有许多其他历史遗迹,比如清代闽安镇巡检司衙门遗址、天后宫、虎头山清军义冢等,这些古迹见证了闽安古镇的不凡的历史。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