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海的这边是故乡

海的这边是故乡

广告位

欧鹏飞

亭江,一座静静坐落闽江畔聆听江风海涛的古镇,一片海外游子殷殷期待回乡团聚的故土。

长期以来,亭江给予外界的印象,除了境内千年古村闽安村和历史悠久的迥龙桥,曾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忙商贸的邢港河,还有烽火中戍守两岸的协台衙门,以及朱熹题刻“跃龙津”的长柄村朱子祠。此外她为外界熟知的,便是“福建侨乡”这一别称。

历史上,亭江许多乡亲乘风破浪、远渡重洋,到海外发展创业。平日这座小镇给人们更多的是安静闲适的感觉,而每年春节和清明,也是这座古镇最为热闹和最具乡愁的时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年清明前几周,身处海外的亭江儿女,多会携伴侣、亲人踏上回乡祭祖探亲的旅程。他们当中,有的是生长于斯的白发老者,有的是曾经胼手胝足在海外创业的中年人,还有的是自小聆听父辈乡音的青少年。他们怀着共同的情感和乡愁,回到故乡追思先人,感受脚下这片土地的温度。

在慎终追远的同时,归来的海外乡亲多会留在故乡住上一段时间。其间他们或围炉晤谈、共享天伦,或走亲访友、畅叙乡情。他们叙述海外生活的经历,分享故乡发展的喜悦。这点滴的时光,是海外乡亲温馨又难得的团聚时刻。这短暂的光阴,像是品尝一杯似淡实浓、隽永绵长的家乡茶。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故乡的山水草木、大街小巷,承载着海外乡亲们的情感和希冀。目光所及,他们用心感受似水流年中故乡的变与不变。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走在故乡的路上,道路更加宽敞,公园更加美观,园区的企业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海外乡亲们内心生发一种在异域他乡无法感受到的亲切。白眉村侨批馆一份份漂洋过海的信件(福州话“信”的读音为“批”)和似曾相识的邮票、相片,让他们感慨万千。侨批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正是他们所经历和见证的岁月。闽安村、东岐村的村史馆展陈,让他们看到了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身影,体悟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感。他们真切感受到白眉村如火如荼的建设,这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的发展,似乎让海外乡亲们从现在望见了家乡的未来。

走在故乡的路上,这片土地依然有她不变的“情愫”。已建校170多年的母校亭江中学,校园内依然传来清脆悦耳、恍然如昨的读书声。蘸上一口闽安村特色风味美食蟛蜞酱,那仍是带有酒糟味而咸香的味蕾记忆。走进经营将近50年的亭头村“依姆扁肉”小吃店,吃上一口扁肉,依然是表皮滑爽、馅香鲜脆的熟悉感。这是许多海外乡亲从小吃到大、“吃上一口,才感觉回家了”的味道。而故乡风味的灰水粽,那独特的方法(取黄瑞木砍其枝叶和树干晾晒后,点燃取草木灰代替食用碱)制作出香糯可口的粽子,更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味道。

每次探亲结束,海外乡亲都将黄瑞木的草木灰或成品灰水粽、蟛蜞酱、“依姆扁肉”带出国门,分享给在异乡的亲友。对他们而言,带去的不仅是故乡的风味,更是游子萦绕心间、满含眷恋的故乡情结。

冰心先生曾说:“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对远在海外的亭江儿女而言,他们的根深深扎在东方。海的这边是故乡,是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初心不改的乡愁。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