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民风民俗 光阴深处的咸汤圆

光阴深处的咸汤圆

广告位

郑淑彬

晚秋仿佛片片掉落的枫叶,一夜间就赶到了银装素裹的寒冬,好似转眼之间,冬至这个节气就到了。

老家过冬至,有吃汤圆、糍粑和甜丸的习俗,全家人围桌共享这些糯米做的甜蜜食物,也寓意着一起“添岁”长智慧。不过比起这些甜食,我更偏爱在冬至时节吃咸味汤圆,尤其是阿嬷煮的。

阿嬷做的咸汤圆不包馅料,一般是把加水的糯米揉成条,再拆分成一个个小团,搓圆后便扔进滚开的铁锅里煮。那时的我个子只比土灶高一点,有时只能踮着脚,扶着灶台边沿,才能看见铁锅里滚动的汤圆。但只要听见土灶台的炉膛里传出柴火燃烧的声响,我就觉得格外快乐。

等汤圆煮到半熟,阿嬷便往锅里放一些芹菜和她秘制的调料。我曾好奇为何要加芹菜,阿嬷笑着解释说,糯米煮熟后软糯又有嚼劲,配上带着粗纤维的芹菜一起吃,可以帮助消化,胃也不容易出现不适感。儿时的我对阿嬷的话一知半解,但那锅加了芹菜的咸汤圆散发出的诱人香气,就像缄默许久的“仙味”散落人间,总能抚慰着我的胃与心。

时间的车轮不停地转动,岁月的车轴最终还是把阿嬷带离了人间,但她煮的咸汤圆仍然一直在我的梦里萦绕着。如今过冬至,大家常是去超市购买速冻汤圆了,那些汤圆有芝麻味、花生味、巧克力味,还有各种水果味,口味千奇百怪。我偶尔也会去餐厅买一份咸汤圆来解馋,但它们都不似我小时候尝过的味道。我一直不知道阿嬷用的是什么特别的调料,才使得那碗咸汤圆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过去年纪太小,没能学会阿嬷做咸汤圆的手艺,这也让我一直感到十分遗憾。

后来再仔细回想,那碗咸汤圆的滋味之所以独特,或许就是因为阿嬷往汤里加了芹菜。以前每次煮汤圆,阿嬷都会跟我说,“芹”和“勤”的读音相似,长大后做一个手脚勤快的人,因为勤能致富。在儿时的我眼中,阿嬷就是最勤劳的人,每天东方刚破晓,公鸡才打鸣,她便起床洗漱梳头,然后进厨房做完早饭,还得去院子里喂鸡喂鸭,有时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不仅是在煮汤圆时,过去阿嬷还总借由小事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玩耍时把屋檐下的燕窝捅掉了。阿嬷知道后没有骂我,而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问道:“如果你是小燕子,你住的房子被人推翻了,你要住哪里?你想流浪街头吗?”我当下一想到燕子无家可归,以后都得风餐露宿了,顿时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生愧疚,难过得泪水如小雨般掉落下来。见我知晓了道理,阿嬷便笑着带我回屋,还特地煮了一碗咸汤圆。手捧着碗,我很快破涕为笑,不好的情绪也在咸汤圆如热浪般的香气中烟消云散了。

转眼又到了十二月,看着屋檐下的燕子已经归巢,我知道是“冬至日”又到了。只是阿嬷已经不在了,我只能吃着汤圆想念着她,在过往的记忆里回味着她对我的爱。如今每到冬至时节,吃咸味汤圆已然成了我怀念阿嬷的一种方式。虽然,时光匆匆流逝,但有这一碗咸汤圆相伴,我依旧能在这抹滋味里,感受着阿嬷说的冬至“添岁”的乐趣。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