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在大坪路食早与食瞑

在大坪路食早与食瞑

广告位

大坪路是下渡的一部分,早年间,下渡是南台岛由东至北的渡口,游神的队伍常往这儿走。从古至今,从早到晚,大坪路都很懂福州人的口味。

要描绘老福州人的饮食样貌,生活在下渡一带的人,永远放不下大坪路。从清晨到深夜,周边的居民的口味各有所好,穿行于小店,得到满足后,再返回老社区,和更老的社区。全长不到600米的道路上,几乎听不见福州话外的方言。偶尔,也有夹杂着普通话的福州方言,用一种着急忙慌的速率交流着。

在社交媒体如此盛行的今天,大坪路似乎没有许多值得网友称道的小店,却弥漫着最合乎老福州人心意的香甜。方正的小店,不大的门面,一眼望去,店主站在灶台前。身边的锅子已经沸腾,弥漫着袅袅水汽,一把粉干投进锅里,浮上水面后就快速捞起,放进早已铺好调料的碗里。趁热快速拌开,搭配自制的花生酱和建阳糟菜,浓郁里混着一丝辣意,空气中急剧上升的香气,全方位地刺激着大脑皮层。

扁肉的肉泥,选用猪后腿上的瘦肉,在反复的搅打里,生出强劲的反作用力。宽口的瓷碗,撇进数颗煮好的扁肉,再淋上猪骨汤头,看扁肉们挺着身子漂浮在汤里。福州人口味之精细,对扁肉馅儿的口感喜好也多有不同。老福州人多钟爱传统福州扁肉软烂细腻的肉馅,常对弹牙的肉馅嗤之以鼻,鄙视链顿生。半成品就摆在桌上,一盘肉馅细腻无渣,扁肉皮层层叠起,挨挨挤挤,人们各有喜好,兴许它也并不在意。

在福州,老食客们叫得出名字的拉面馆,一同撑起了榕城拉面界的半壁江山,「老何拉面馆」也是其中之一。这里主要出售拉面和刀削面,根据浇头的不同,衍生出浩浩荡荡的菜单。柔韧的面团,经历了炼化之术,被不断拉伸、对折、摔打、削片后投入滚水里。要不了几分钟,就会被端上桌。筋道的面条,浸在浑厚饱满的汤头里,铺上活泼的榨菜丝和碧绿的青菜。

煎蛋是面条的标配,蛋白在热油里煎到焦脆,挤出细密的小孔,浸满咸香的汤汁散落在口腔。再摆上软糯的猪大肠或卤牛肉,这样的气势足以振奋人心。拉面的巧妙之处,是一个人吃也不尴尬,在大口吸溜和面汤飞溅里,从容地结束午餐时间。

老何拉面浇头丰富,古今香拉面与之相比……唔,是不可这样比的。面馆外立一张案台,拉面师傅就在这里和面,案台里连着灶台,灶台上放着汤锅,灶火是从不歇的,烫面的锅和汤锅一同滚着。

拉面的人极为从容,手腕子推着手掌揉捻,把毫不相干的面粉和水和匀,摔打几遍,盖上布就搁着了。
直到客人点拉面之前,经过的时间都算醒面,醒得面团筋骨松软,才便于拉伸,柔韧不断。

菜单上的料理方式,总共分两种——干拌和浇汤,上排、牛肉、肉酱,仅仅三种,撇上榨菜丝、香菜和葱,便是所有的浇头了。上排和牛肉,卤得入味又硬挺,咸鲜之间,瘦肉的脾气全在,嚼吧嚼吧,塞在牙缝里也是常有的事儿。灶台外露的店,等待的时间,正巧看一场粗犷的拉面表演,从揉面到上桌尽数映入眼帘。

福州的拉面店,大多是由离开家乡的四川师傅经营,这一点,在自制的油泼辣子里尽数体现。㧟一勺浇在面上,辣得悠长婉转,总叫人想起福州的下雨天,在路面上浇个没完。

雨季一来,大坪路笼罩在潮湿里, 麻辣烫成了刺破湿寒的利器。福州的大街上,卖麻辣烫的很多,但瞅一眼名字,招牌上写着「重庆」二字,心里多半有个底,觉得它定比连锁的吸引人。

光是食材的码放,就挺细致的了。素菜主食缠成一捆,用橡皮筋套着;荤菜和丸子穿成串,都顺着同一个方向;豆腐、鸭血、魔芋这般零散的配菜,以水浸之,养在塑料杯子里。

墙根上明码标价,比称重更叫人放心。红彤彤的热油做底,同骨头与各色香辛料熬成汤,肉类和蔬菜煮一锅,咕嘟咕嘟地熬上一会儿,撇一勺蒜泥,再撒把香菜小葱,就端上了桌。不锈钢盆里盛着一碗热气腾腾,油亮亮的汤底包裹着各种颜色,光是看起来,就够养眼了。

吃麻辣烫,别忘了点吸汁儿的食物,我私以为,油条最佳,其次是豆制品,泡软了吃,满口鲜香麻辣。店里出售的炸串,我也尝了尝,炸藕片最叫人难忘。藕片外裹着面糊,咬一口外酥里糯,这种做法,在别处似乎也见不着。

作为福州人中的大多数,如果口味偏向喜甜一些,这里的炒面和卤味,就很是合乎心意了。16元点一份海鲜炒面,但闻后厨炝锅声,米黄色的油面交缠在塑料盘子上,盘子白白的,椭圆形,现在应该不多见了。面炒得油光水滑,海鲜加得一点儿也不含糊,完整的虾和花蛤深陷面中。没尝之前,闻着熟悉的老酒味,就知它一定是甜口,正是福州人逢年过节时餐桌上的炒面里,必然要闻着的香甜。海鲜炒粉干,价钱同炒面一样,却以虾油味见长,炒得干燥紧翘,咸香悠长。挑一叠卤味,在卤汁里汆烫一番, 一定要蘸蒜头酱,再不妨配碗肉燕汤。

春日的月亮还挂在夜空,大坪路的夜,不知何夕,已尽数奉献给大排档了。这里的大排档,紧靠着六一南路,在老社区楼下,店铺连着店铺,把热火朝天的气息,挥散在家家户户。人们支起帐篷,摆好圆桌,铺上淡红色的塑料膜,码上碗筷,再把红蓝色塑料凳「呼啦啦」一字散开。如此,就算是大排档硬件设施的标配了。

餐前,一盆热开水先被端上桌,食客们轻车熟路,操起筷子就往塑封的杯盘上怼。噗——撕开被戳破的塑封膜,也撕下日间的疲惫与喧嚣。当瓷白色的餐具划入开水里滚过几糟,五脏庙已经准备好。来,咱们吃夜宵。夜晚的大坪路,少不了重口味的刺激。肥厚的干锅大肠,浓郁的汤汁在锅底滋滋作响,夹起一块,要和牙齿搏斗数次才能咽下。

酸香十足的烤鱼,身子烤得焦脆,舔着炉火咕咕冒泡。碧绿的蔬菜,是荤腥之后的国民夜宵,炝锅爆炒,脆生生的,吃几盘都嫌少。餐馆连着餐馆,夜宵叠着夜宵,形式大同小异。火锅、烧烤、酒局……人们惦记的不仅是食物本身,更是如约而至的相聚。几轮酒喝完,一桌子人,从清醒理智转为面红耳赤,有的人本意是在商言商,不知怎的,就成了互诉衷肠。“啜哦!”“食哦!”“你是不是没把我当兄弟!”。

大坪路是下渡的一部分,早年间,下渡是南台岛由东至北的渡口。”下渡迎尾神——好看在后”从这句福州俗语中,可知下渡历来都有游神的传统,日子一到,迎神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游到城里去,沿途围观者甚多,下渡名气因此大涨。游神时,专门有人负责放炮仗,在琳琅满目的店号间炸响。而今,满街的老字号早就化作尘埃,不知这鞭炮声是否还如昨日一样澎湃?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