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官巷,这条位于南后街东侧、杨桥巷之南的古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东西走向,原东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水流湾相邻。巷长314米(中段偏东有一曲折),宽2至4米,路面铺以规格石。1965年,这里改为了阴沟规格石路面,保留了古朴的风貌。1983年,巷西口树立了巷名牌坊,其上的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条古巷的历史底蕴。
郎官巷,古称延福里,历史可追溯至宋咸平五年(1002年)。当年刘若虚中进士后,此处便更名为荣亲里,后宋刘涛居此,其与子孙数世皆为郎官,又改为郎官坊。直至明万历年间,它正式被命名为郎官巷,并一直沿用至今。“郎官”是中国古代的官名,为皇帝的近侍之臣,最早源于汉代。
在历史长河中,郎官巷孕育了众多名人。包括刘若虚、陈烈、张际亮、林旭和严复等,这些名人赋予郎官巷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宋世代郎官刘涛(或作刘文济)、进士刘若虚、名士兼诗人陈烈(被誉为“海滨四先生之一”)、清代爱国诗人张际亮、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以及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都曾在这条古巷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此外,20世纪20年代的福州医界巨擘方声渖也生活于此。
郎官巷不仅历史悠久,还保留着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号严复故居,它已经过修复并对外开放。此外,25号的林星章“二梅书屋”也保护得完好无损。这条古巷还坐落着天后宫、绥安会馆、上杭蓝氏祠堂、南阳陈氏宗祠等众多历史建筑。而讲书场作为郎官巷的一大特色,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它毗邻“二宜轩裱褙店旧址”,张际亮的《述旧绝句》中便曾描绘这里的景象:“郎官巷古半乡人,天后祠前记此邻。往日儿童头角异,可知吾亦太仓陈。”自注中还提到,郎官巷是当时许多乡人的居住地,而天后宫则是邑人所建。这些历史遗迹共同见证了郎官巷的沧桑变迁与深厚底蕴。
在郎官巷的中段,曾经屹立着一座孝子坊,它是清代何旭履所立,见证了巷子的历史变迁。然而,在抗日战争初期,金门沦陷后,为了实施闽江封锁,这座孝子坊被拆毁以填江,只留下了坊顶的“孝子”二字,如今仍镶嵌在坊墙间,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此外,巷内还两株古老的树木,它们的树龄都超过了百年。其中,14号的一株龙眼树,其围径达到4米,高度约20米,依然郁郁葱葱,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还开花结果,为巷子增添了生机。而18号的一株古榕,则以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姿态,成为了巷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走进这条窄长而平静安详的小路中间,你会感到别样深情与文化底蕴浓厚;夜晚来到这里更加分外美好。灯火渐暗、微风拂面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恬静雅致而充满书卷气息的空间。
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不妨来福州的郎官巷探访一番。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古建筑的韵味,还能品味到古老城市中的独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