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话说“阳岐”

话说“阳岐”

广告位

林山

阳岐,是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一个古村落。地方不大,名气不小。

阳岐的那个“阳”,说是按照古代我国常用地理区分法“山南水北谓之阳”来定位。这座“山”,有的说是村西北侧的岐角山。不过,它海拔只有38米,似乎不够分量。有的说是北边的高盖山,海拔200多米,名气也大,比较靠谱。换个定位,“水北”的这条“水”,是阳岐村南边的乌龙江,合情合理。

阳岐的那个“岐”,有点“奇”。作为名字,有岐山、岐伯,阳岐不是。

“岐”通“崎”,倒有些关系。闽江东流,遇南台岛分为南北港。南港也称乌龙江,到阳岐,就地称阳岐江。其北接金锁江,南连螺江。明代黄元《渡阳岐江》诗曰:“暝色入长江,江帆疾如鸟。空山白云外,一望更何有?飒沓飞雨来,萧条夕阳后。孤灯照寒舟,且复醉杯酒。”阳岐江江面开阔,水流平稳,便于行舟,宋代就有阳岐渡,渡口在湾边角,古称“杨崎渡”。清代郑式金有《湾边角归舟遇雨》诗曰:“乘风排浪片帆飞,十里江流俄瞬归。两岸林山皆不见,雷鸣云暗雨沾衣。”清代乡人叶大庄有《阳崎杂事诗》曰:“上崎水合下崎流,背水柴门面水楼。上番李花连下番,夹江晴雪送扁舟。”这两首诗里的“杨崎”和“阳崎”,也许就是“阳岐”的谐音和别字。

“岐”同“歧”。《释名》说:物两为岐。说山有支脉。阳岐倒是有上岐和下岐。阳岐河的北岸为上岐村,南岸是下岐村。叶大庄就是下岐人。

乌龙江(阳岐江)向阳岐村里伸进一支龙爪。这条河汊,名阳岐河,又称午河,古名阳岐浦。据明正德《福州府志》载,阳岐浦长15里,其间又散入小浦,十之八九民田皆仰溉此水,是乌龙江水贯穿阳岐村的一条支流。

阳岐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严复先生的老家就在这里。严复故居在阳岐河畔的上岐村阶梯巷。严复先祖严怀英为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审知入闽,战功卓著,官拜朝请大夫,定居于此,称“大夫第”。严复故居和严复墓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复晚年居住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郎官巷。

严复有《怀阳岐》诗曰:

不返阳岐廿载强,李坨依旧挂斜阳。鳌头山好浮佳气,崎角风微簇野航。

水鸟飞来还径去,黄梅香远最难忘。何从更作莼鲈语,东海如今已种桑。

阳岐浦古时有个码头,是莆仙商船停泊的地方,俗称“兴化道”。莆仙商人在此建庙奉祀妈祖和陈文龙,以祈求生意兴隆,行商平安。后来,庙宇移到了凤鸣山下。村里又建了祀奉宋代状元“水部尚书”陈文龙的庙,称为尚书祖庙。

阳岐河上,宋代还建有午桥,跨度40余米,桥墩为船形,是福州市区少有的位于古驿道上的古桥。古桥栏板上的“午桥古迹”题刻,据说是北宋蔡襄的字。叶大庄写有《午桥》诗曰:“午桥人唤五门桥,元祐题名字未消。想得落成洒酒日,富韩司马正当朝。”

叶大庄故居玉屏山庄是著名藏书楼,叶氏家族是福建有名的藏书世家。

仓山阳岐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