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昔日“小重庆”

昔日“小重庆”

广告位

闽侯境内有两条命名相似的的溪流:一条称大目溪,在白沙境内;另一条称小目溪,位于竹岐乡。小目溪从戴云山脉流出,滚滚溪流一路穿山越谷,跌宕回转,最终汇入闽江。

小目溪流经竹岐乡上缎地界时,河床变得宽阔,水流平缓。上缎村如今并不存在,她是半岭村与火炬村的合称。上缎所在的半岭、火炬村就分布在溪流两岸,形成典型的河谷型的村落,有利的自然环境不仅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适合发电、航船等经济活动,村民们世代在这里耕种生息,书写自己的历史。  

到过半岭、火炬村的人,大凡都有个印象,就是这里建了很多洋房。那些造型各异,装饰华美的洋房坐落在岭上、溪边、路旁,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尖尖的教堂,古老的西洋风格民居,规模宏大的许氏大厝,独具特色的“轮船厝”等古迹,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

原来在交通落后时代,水路运输是主要运输形式,一个地方的繁荣与否与它所处的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临江靠水的地方凭借着便利的运输条件,能够发展成为码头集市,如:闽侯的小箬、大目溪等村,历史上都曾繁荣一时。

半岭、火炬村同样具备繁荣的客观条件,宽阔平缓的小目溪与闽江连接,使闽江小船能够溯流而上,直达高山与平畴交界的半岭、火炬村,将货物运输到这里交易。广大山区货物肩挑人扛到这里后,也可以凭借码头,经闽江出海开展对外贸易。上缎逐渐成为当时的货物集散地。

至今依然保留着的半岭村“里街”和火炬村“外街”两条古街道,都是当时繁荣的见证!如果说小箬被称为闽江岸边的“小香港”,上缎可称当时山区的“小重庆”。

那些从事海外贸易“弄潮儿”们,在经营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很多财富,而且开阔了视野,早早地接受了海外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将所见的海外元素带入日常生活,融入到审美基因中。他们利用当地的水力资源发电、开磨坊,可谓引领时代潮流之先,令人惊奇!

历史的车轮总在滚动中前行,随着时代发展,半岭、火炬村地理优势不再,沉寂下来了……

时代赋予半岭、火炬村新的机遇,她们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农民生活稳步提高。当繁荣的机遇,再次来到的时候,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文明火花就会瞬间被点燃,到处呈现的西洋建筑就是直观反映。如今他们重新整合自然、历史资源,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久的将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