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熳
时值雨季,烟雨朦胧。漫天雾气就像是一层层薄纱,让每座山都犹抱琵琶半遮面。驱车往丹云乡的路上,音响正播吴青峰《秋风》的那句“一叶舟,一蓑烟,丢了桨,也无悔”,我放慢了车速,指着窗外说:“姐姐你看对面,小时候学的那句诗怎么说来着?‘雾锁山头山锁雾’,此情此景就差一个‘天连水尾水连天’。”
河南人大多少见重峦叠嶂,亦少见烟雾迷蒙,望向窗外后的小郁姐姐简直无法将双眼从山景中移开。那绵延在山峦间的团团雾气,那笼罩在雾色中的满树繁花,那隐现于半山腰的白墙青瓦、羊肠小道,歌唱到哪句已不知了,只听得她连连发叹:“天哪,人间仙境!”
我还记得她前一次来永泰时,陪她去青云山的场景。那时不光是她接连发出“人间仙境”的感慨,其实我也啧啧称叹。那时我与青云山暌违十余年,要不是这次相会,我并没有想到家乡的深山也可以是一幅“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的水墨。我竟不记得这里曾是漫山层绿峨峨,不记得这里的水是波痕清浅,也不记得春天里山中有无数小小生命在奋力勃发,不记得风在山林里吹过的美妙声音,还羞愧地与人言说“景区没什么可玩的”,想来汗颜。
我们将车窗打开,伸手进风中,让雾成团地打进车厢。跟着满山雾气一路直上,行到翠云村时雾气最重,和城寨前成片的风水林仅能若隐若现。
一行三人信步走入深深雾霭,走进画一般的山中人家,走过野鸭嬉游的池塘,走向我极为熟悉的和城寨。我已不知多少次游玩这个寨子,但每一次回眸都如同初见。想起吴敬梓在《儒林外史》曾作:“算计只有归来是。”惊觉长大后每一次走向家乡的深山,都似踏上归途。
我领着她们走在饱经沧桑的跑马道里说着寨子的前世今生,推开厅堂吱吱呀呀的侧门看那两株相互依偎的歪脖子老茶树。树下一地青苔,苔上红艳落花,那是岁月的痕迹,也印刻在片片砖瓦上。
山深如许,是多少人精神的归处,人人到此大概都会“心疑身是仙官”。下山后,我们送小郁姐姐到车站。问她是否此行不虚,她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有一路繁花相送,此行不虚!”
那是自然,这可是我家乡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