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梅
福州的山玲珑秀气又与人亲近,几乎城市东西南北中都与山相依。离我家不远的高盖山,骑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山上平缓的步道与繁茂的花树让人流连。以往每逢周末总会和家人去山上游玩放松心情,但从去年九月份台风“海葵”来袭之后高盖山公园就一直关门谢客,这半年间去了好几次都见闸门紧闭,屡屡失望而返。直到前两日看一住在附近的友人所发图片才知重新开放了,赶紧泡了一壶茶水,出门爬山去。
久别重逢啊,兴奋地冲进公园大门,却见主步道左侧靠近山体的部分仍然用绿色隔离板围挡着,透过隔离板可以看到去年台风所造成的严重的山体滑坡,不由心叹,难怪会关闭这么长时间,只有真正目睹了这惨烈的伤痕才会相信,台风威力巨大啊!
这样大范围的山体滑坡几乎将整座山开膛破肚了。滑坡面积大,山势又陡峭,工具车都无法开上去,让人不知道如何施工了。
一边走一边感慨,自然真的无情,人类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来的文明,一场天灾就可能全部毁于一旦。
顺着半开放的登山道蜿蜒上行,不时望见被台风撕开了表皮的黄土,尽管在这些“伤口”的外围都象征性地放置了围栏,并写着“不得靠近”的警示标语,但是围栏以上的巨大的创伤一般的山体就那么裸露着,一些树木也被连根拔起,横在那山体中间,触目惊心。
原先的木栈道也被泥石流冲毁了,有些路段的金属护栏完全变形,看那扭曲的样子就能想象当时是如何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撕扯扭动过。
路边几名工人正在一点一点地用水泥修补步道边沿的空洞处。如果从空中俯瞰,偌大的山体,几个小黑点蹲在步道边,一小铲一小铲地用水泥将那塌陷的路面填平,会觉得这工作漫无尽头,何时才能修复完成啊!简直如同愚公移山一般令人绝望。
是的,一个懦弱、容易放弃的人在这样的灾害面前总是会说一些气馁的话。可是,看到不停地有工人骑着三轮车上上下下运送材料,甚至有个子小小的中年女性也戴着草帽在一旁做着小工,又觉得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接着往上走,几株山茶花热烈开着,在一整片深绿的树林映衬下红得格外娇艳。矮丛的杜鹃花也大片大片地盛开了,似乎没有受到这台风的影响。一种在清明时节才盛开的像桐花但又小一些的野花布满了整个山坡,还有鬼针草一蓬一蓬地开出小白花,又让人忍不住凑近去看,觉得生命自有其力量,哪怕一次次的灭顶之灾,但是这些微小的生命总还是能找到缝隙长出来,春风一吹,那些嫩芽就开始自顾自地往外冒,再怎么样的灾难也挡不住。
及至走到山顶的观景台,看到登山的人也并没有比台风前少,大家居然对这座山这么依恋。那些在游乐场里尽情玩耍的孩子,脸上丝毫没有因为一些围挡或者被毁的设施而影响他们的欢乐,阳光打在热扑扑的小脸上都是汗珠子,妈妈们也陪在一旁,时不时地用小毛巾帮着擦擦汗。
便想到之前最爱去的那一小片寂静的杨桃林,看是否也受伤了。可能因为山巅相对平坦的原因,这里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被黄绿色块涂满的杨桃树林依偎在一个高山湖旁,那湖水被风吹起荡漾的波纹,不停有鸟鸣声传来,令空山更空。坐在这一小片果园里,一边用手机录下轻快的鸟鸣声发给朋友们听,一边想着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半日的闲暇真是太幸福了。
继续走,路上仍旧可以见到一小片一小片尚未被修复的台风破坏的痕迹,但是心情却已经变得很好。步道两旁不同的树抽出新芽:榔榆、樟树、刺桐花、金合欢、九里香、银杏、小叶榄仁等等,全都充满着新鲜的生命,假以时日,这些蔓草和花树总会将伤痕覆盖。
不知不觉在山上待到了暮色将至,于是从最为陡峭的那条古道下山,虽然路口有一处铁皮拦起来,但是不停有人从这条古道迎面上山,就想应该是可以通行的,于是抱着侥幸的冒险心态跨过去。行到一半处果然有三四块石阶被泥石流冲毁了,但是登山的游客自行挪动那些被毁坏的石条,搭建起了一条临时的通道。在我前面还有一个小年轻正轻捷得像只小鹿似的跳跃着往山下走。他听到我的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在傍晚时分的夕晖中模糊地露出一个微笑,那是同样的对于这片山林有着依赖的人的一种默契。
进山时还在想,虽然公园对外开放了,但是看这伤痕累累的样子,一时半会也不会再来,但是一旦真正进入山林的怀抱,整个人就重新被唤醒了似的,眼睛更明亮,耳朵也更灵敏了,可以发现树尖的新叶那么绿,落在地上的花瓣也那么艳,还有低伏下来像云朵一样围绕你的树荫有那么好看的线条。在它们面前真的心无挂碍,自在极了。唉!我们如何离得开山林自然呢?哪怕不时有毁灭性的灾难到来,哪怕不时有狂风暴雨,哪怕脚下的路并没有修整得那般规整,但是你仍然还是想紧贴自然的怀抱啊。
出公园大门一回首,一颗白白亮亮的圆月在东,沉静淡然;一轮红气球般的落日在西,正亲吻着暗沉而浩荡的山影,一两颗若隐若现的星子升腾起来,忍不住又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这微小如蚁的一天又过去了,可是内心被一种豪情、一种欣喜充溢着——活着的每一刻、自由自在的每一刻都值得庆祝并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