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西云
在我家小区外的街道拐角处,经常能在傍晚时看到一辆红色的移动餐车,车主是一位中年女子,她有时在狭小的车内忙活,有时会坐在车外擦拭餐具。
这辆餐车上的红铁皮招牌上歪歪扭扭地印着“煎饼果子”“土豆丝卷饼”和“热馄饨”等字样。听说这辆餐车在早上和中午会停在小区旁边的菜市场里,只有到了傍晚才会停在小区外的街道拐角处。我觉得很诧异,那个位置不仅行人稀少,还十分昏暗。平时只有外出散步的住户会偶尔路过,或者一些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孩子会从这里经过。为何这个女老板每天都要等在这里,直到晚上十点半过后才收摊回家?
不久前,我出差很晚才回来。在那个拐角处下了车后,我便走到餐车前点了一碗馄饨,那位女老板让我坐在凳子上稍等片刻,便转身上车开始忙碌起来。女老板一边煮馄饨,一边和我闲聊,她说自己不仅认识我,也认识我的家人,还认识小区里的大部分居民。她说自己就住在隔壁小区,十年前和丈夫一起从外地到这座城市打工,丈夫目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班,每月只能回家两次。她有一个女儿已经考上大学,相比于前几年,家里已经没有太重的经济负担。谈到孩子,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话的音调也高了不少。
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晚上十点半之后才收摊。她犹豫了一下告诉我说,因为餐车里的那盏照明灯是为一个女孩留的。她说小区里有个女孩正在读高中,每天晚上放学回来时已经过了十点,听说她的母亲患病后常年卧床,父亲也已经去世。这条路晚上昏暗,过路人少,那个女孩每次晚上骑车回来,都会骑得很快,只有路过她的餐车时会歇一会儿,有时还会点一份馄饨带回家。女老板说觉得那个女孩很像自己的孩子,所以想每晚等她回来,为她留一碗馄饨,看着她安全进了小区后再收摊回去。
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参加社区帮扶活动时去过一户人家,那里住着一对母女,瘫痪的母亲行动不便,而女儿还在上高中。听那位母亲说,自己的女儿非常善良,每次晚上放学回来时,看到小区门口有一位摆摊的女子还在营业,就会买一碗馄饨带回来,说是希望能让那位女子早点收摊回家。
直觉告诉我,餐车的女老板说的就是这户人家的女儿。我很想告诉她,自己认识那个女孩和她的母亲,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等我吃完馄饨,女老板也还没有收摊的打算,只是一边拿着手机看时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已经十点十分了,那个孩子快回来了,我得先把水烧热。”
我离开餐车后没有着急回家,而是站在不远处看着那辆餐车。过了大约十分钟,就看到一个瘦瘦的身影推着自行车在餐车前停下,我一下子就认出那是当时帮扶家庭的女儿。只见餐车女老板很快地递给女孩一个袋子,女孩将袋子放在自行车的车筐中,一边向女老板挥手,一边推着自行车向小区大门走去。
等那女孩走进小区后,那辆餐车才开始慢慢移动,我知道这是女老板准备收摊回家了,那盏挂在餐车上的照明灯,随着移动的车子轻轻地摇晃着,在这个微凉的春夜里显得分外醒目,让人心生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