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闽越国的开国之君无诸,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八闽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最为浓厚的一抹“色彩”。
在荆溪永丰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闽越王庙,除此之外,在洋里乡仙洋村也有一处闽越王庙,藏于深山之中,保存之完好,建筑之瑰丽,丝毫不逊色于永丰闽越王庙。
仙洋村距离闽侯县城近50公里,驱车约一个小时可到达。闽越王庙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重檐歇山顶,飞檐翅角,周围土筑风火墙,正中大门上方镶嵌石匾,上刻“仙洋正境”四字,乍一看,和普通的乡间庙宇没有太大区别。
走进庙宇,首先经过的便是戏台,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架,戏台两侧绘有四幅清代壁画,描绘的是“三英战吕布”“葭萌关张飞挑灯战马超”“周文王渭水访贤”等戏文故事。此壁画记载的故事大多出自《封神榜》和《三国演义》两部在民间流传颇广的小说,画工不俗,寓意深刻,是现存难得的古代壁画。
自戏台旁的木梯拾级而上,在戏台后灰壁上墨书有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庙内演戏的时间、班名、剧目等文字记录19条。这些记录,远的存世超过百年,近的也经历70余年的时光,迄今保存尚算完好,可以说是研究福州地区民间戏剧文化的一段珍贵史料。
除了戏台外,闽越王庙还有正殿、阁楼等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殿内主祀闽越王,是仙洋村先辈从福州城内的闽越王庙分香而来。殿后双层木构阁楼,设有回廊,重檐歇山顶,构筑奇巧,很有特色。
在闽越王庙的殿内,保存有清代楹联两副,横匾八块,甚为珍贵。其中正殿上方的一块书写着“讃禹之緖”牌匾最为珍贵。“讃禹之緖”典出《诗经•鲁颂•閟宫》,应是摘取自“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这句话歌颂的是周朝的始祖后稷。牌匾据说是清代洋里乡贤、举人陈政桂所撰。
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裔,而勾践正是大禹的后代。无诸起义讨秦、佐汉击楚、开拓闽疆、汲取先进的汉文化,对他来说,可以获得“讃禹之緖”的评价,比肩于先贤,是对他一生功绩最大的褒扬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