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锦生
福州市区可走之处甚多,家周边自然也不少,它们有的宁静,有的热闹。我比较喜欢热闹,不仅因平日被圈在办公室里,要接接人气地气,还因热闹之地,可见的事物更多。
周末的夜晚,当我走在三坊七巷,强烈的夏日阳光虽早被柔和的路灯取代,但石板路上的余热还在弥漫着。此刻南后街的游人,挨挨挤挤,不知为什么,人潮移到黄巷口时,总会停一会儿。
我是不急,本来就是毫无目的的闲逛。此时,夏风很善解人意,徐徐吹来,穿过人群,如一把熨斗熨过去似的,将一颗颗焦躁的心熨平静了。随之,一阵馥郁的芬芳随风潜入鼻息,清新爽凉,眼前顿然变得明亮。
这股花香味儿,我再熟悉不过了,是我曾经栽过采过的茉莉花。
到了黄巷口,终于看清了究竟,原来有人在路边屋檐下,摆个小摊卖茉莉花。那茉莉花盛在一个敞口平底的大盆子上,有的被装进一个个小网纱袋子里,有的散在外面,一粒粒花朵如脂玉般,洁白素雅。摊前围着一圈人,走了一圈,换一圈。它弥漫的馨香吸引了人们。美丽花儿该有的样子应如此,既要有夺人眼目的外表,又要有摄人心魄的香气。外表因为微小,容易被隐藏了,香气可借风传达,氤氲的气味便成为导航,精准地引人抵达。色与香又要刚刚好,太艳了,久观会觉得媚俗;太香了,久闻会觉得黏腻。如此,只能惹人喜爱片刻。
茉莉花的色和香都是刚刚好的。
长成如此,并非茉莉花有什么特殊要求,它对土地不挑肥拣瘦,随遇而安。在田野大地上,在阳台的花盆里,在逼仄的墙根下,只要有土壤的存在,剪一段插入,或连根带枝栽下,稍作休整蓄能,它就能抽枝散叶开花。无论是黑土地、红土地,还是黄土地,它长出的叶儿一片片都是碧绿碧绿的,开出的花儿一朵朵一律洁白无瑕、清新淡雅、芬芳四溢。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受人称赞。漫长的冬日,伴随着的是萧索、凄凉。尤其那呼号的寒风,令人惧怕,刻骨铭心。
其实,南方的夏天也很难熬,这个季节的阳光,热烈到亢奋,火速把一座城烘焙成“火炉”“蒸笼”。因此,夏天有了“酷夏”“苦夏”之称。炽热与寒冷同样蕴藏着杀机,好些花花草草,若没及时遮阴和浇水,便在烈日下蔫去,随之香消,枝枯叶落。
烈日下的茉莉花,却有寒风中的梅花的风骨。阳光愈烈,开得愈盛,色泽愈亮洁,香气愈清雅。要说寒风中绽放的梅花,在萧瑟的冬天给人温暖与希望。那么酷暑中盛开的茉莉花,是在炎热的夏日给人清凉与宁静。二者可谓异曲同工,平凡中见珍贵。
福州人干脆将茉莉花掺进茶叶和咖啡里。它那清新淡雅的花香,与绵柔的茶香、焦浓的咖啡香融合在一起,相互成就。于是,轻轻抿上一口茉莉花茶、茉莉花咖啡,即感世外桃源与城市繁华并存了——幽远却不孤寂,高洁却不冷僻。心随之静下来,身便也凉下来。美妙的治愈力,蔚为经典风潮那是自然不过的了。花中清凉解暑之元素,就在如此喜乐享受中,悄然潜入体内,护佑人们平安度过炎炎一夏。有福之州,福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