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波
吃夜宵像一个轮回。一开始往往是独自觅食,在发现中寻求食物带来的慰藉;慢慢地,你会遇上一些同好,觥筹交错,热闹喧哗之后,既快乐也疲惫;时光里没有不散的筵席,最终,你还是一个人回归孤独,重新在食物中汲取温暖。
一个人的夜宵,是孤独的,所以需要一些温柔的食物。一锅粥,一碗面,一份汤,都是很好的“安胃”选择。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福州一家报社上夜班。夜班归来,整个城市都睡了,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出租屋,孤独得令人抓狂。出去吃个夜宵,消耗一段时间,也是抚慰心灵最好的选择。
闽菜讲究原汁原味,汤汤水水是特色,炖罐是福州这座城市夜晚的宠儿,上排、乌鸡、目鱼、蛏干、鲍鱼、猪心、猪肚、筒骨……山里海里的,都可以炖在一个小小的口杯中。独自来到小店,选一罐好汤,要一份拌面,再拌个罗汉肉和青菜。
也有一些街头小摊会在我的世界路过,它们大多是夫妻档,种类不多,或是砂锅扁肉,或是炒面炒粉。深夜中,暗黄的路灯下,有这么一处摊点,来碗暖暖的食物,真的很疗愈。
如果出差,那就简单多了。福建的城市,不管大小,总能提供不同的夜宵选择,大多数还是和汤汤水水有关,很舒服——
在泉州,可以来一碗面线糊,大肠、醋肉、海蛎,想吃啥加啥,必不可少的,一定是油条;
在漳州,夜宵是一碗生烫,汤头鲜甜,各种内脏,简单烫煮之后,爽脆弹牙;
在厦门,我喜欢趿拉着拖鞋,去酒店附近点一碗冬粉鸭,鸭肉丰腴,粉丝柔顺;
在福安,当地的炖罐不可错过,青草药的香味里,有大块的腰子和猪心;
如果回到长汀,相比广受追捧的泡猪腰,我更喜欢来碗泡夹心肉,那是猪肉中的绝品,爽滑可口……
2010年时,上海世博会曾喊出一个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饮食而言,的确如此:人口聚集的城市,拥有发达的服务业,让夜宵种类变得更为丰富,就餐的可选择时间也无限延长。24小时全天营业的便利店和连锁餐饮店,比比皆是,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各种饕餮需求。哪怕夜已阑珊,城市中总有一盏灯火,依然保障着每个人舌尖之福。
刨去连锁的餐饮店,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店更值得珍惜,他们营业到很晚,人又友善,多年顾客成朋友,时不时还能收容我们的心事直到天亮,渐渐地,就成了我们私藏的宝藏小店。
出差时,有时候是认床,有时候累过头,就会失眠,宾馆里一点点的响动都会被放大到极致,眼睛一刻也合不起来。
这个时候,最好的药方,是一碗夜宵。
厦门厦禾路上有家大同鸭肉店,稠度刚刚好,大米粒粒分明,加入我最爱的油条、鸭肠、鸭肉,吃得额头冒汗,才心满意足。那些年,夜最深的时候,我常常分不清这是夜宵,还是早餐。但行走在深夜的大街上,看来来往往的路人行色匆匆,此时,卸下了白天喧嚣的城市,变得无比真实。
夜宵的产业链中,商家也好,食客也好,我们其实都是城市中最平凡的普通人啊,在晨昏颠倒的夜宵江湖中,体验着尘世艰辛,人生百态。这所谓的人间烟火,烟熏缭绕中,其实书写沉重的“活着”二字。
一个人的夜宵,是孤独的狂欢。喜欢者,甘之如饴,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畏惧者,反而容易暴饮暴食,用那高热量的食物,一点一点填满空虚的内心。
时间久了,这一切,终究不如深夜时家里留着的一盏灯火,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