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疍民渔歌是一种福建省福州市的传统民歌。在福州古代也被贬称为“曲蹄曲”,是福州疍民传统的民歌形式,使用闽东语福州话吟唱,主要分为“盘诗”和“唱贺年歌”两种形式,流传于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其历史可能已经超过一千年。
疍民以船为家,一般一船或两三船为一户,为了相互照应,他们把船连在一起,故称他们的住所为连家船。早期文献也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疍民生活的空间只有连家船,除了以歌唱自娱外没有任何娱乐可言,这也是疍民成为善于歌唱的群体的客观原因。他们唱的歌被称为福州疍民渔歌(福州疍民盘诗),因常隔船对唱而得名,其内容丰富多彩,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基本内容带有浓厚的江河情调与福州乡土韵味。
“盘诗”是节日时在连家船上进行的男女渔歌对唱,一男一女,一问一答。歌词内容包括了男女求爱、互相嘲谑、互相祝福平安吉祥等。开场歌为“一条竹仔软丝丝,撩你对面来盘诗。跟你上段盘下段,莫盘坏诗盘好诗。”开场歌完后,便开始对唱。有自诩的盘诗如:“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尽青山绿水景,尝尽鱼虾蚬蚌鲜。”也有求偶的盘诗如:“十把竹篙一样圆,哥今下水去撑船。彩礼积够回家转,讨妹过门入洞房。”还有祈盼幸福的盘诗如:“哥汝尽管使力撑,好好送客回家乡。江上渔歌唱不尽,鱼香米香船也香。”也有善意戏谑的盘诗如:“水里戴花手战战,水里涂粉镜光光;水里画眉影弯弯,水里掏杖怕佬官。”等等。这种对唱,采用了传唱多年的传统疍民曲调。
除了开场歌以外,对唱除固定的唱词外,演唱者还可以随意编创,唱词由一方问另一方,另一方根据对方的提问作出回答。这样要求歌者反应敏捷,脱口而出,整个对唱场面充满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在疍民的婚礼上也常唱渔歌:“哥今和妹手牵手,邀妹过船心齐晓。日当江中讨鱼虾,今夜同饮合欢酒。”
“唱贺年歌”则是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四时福州疍民向岸上的福州人讨粿时所唱的吉利的歌曲,用来换取米粿。其曲调既有传统的疍民调,也有取自闽剧清唱小调,其中如《十二月果》、《十把白扇》这些曲子长度达到十句或十二句。在演唱时往往右跨竹编小鼓篮,左跨一尺多长、内装半筒水的小竹筒来敲打伴奏。在元宵、二月初二、三月初三时也有唱此类歌谣的习惯。福州疍民逐步上岸定居,水上居民渐少,疍民渔歌也面临着衰落与灭绝。现代福州疍民会唱渔歌人数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