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潭,每逢有老人做寿、喜迁新居、孩子考上大学、家中添丁这样的喜事,村民总喜欢请剧团演上一出闽剧,以示庆贺。在海岛渔村,一年当中总会在老社区和乡村间听到悠悠的唱腔,伴随着海潮起落。
一个简单的舞台,几十条长板凳,在“哐哐哐”的锣鼓声中,演员就上场了。大路顶社区,每年都要请剧团来演几出戏。冬至前后每年的戏都要演上10 个晚上,因为平潭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除了杀鸡宰羊拜神拜社拜祖,社区还组织大家一起看戏,为本埠的福兴寺的神灵刘帝爷、大王爷和观音菩萨的生辰祈福。
在平潭几乎每个村居都有“村神”。每年“村神”过生日的时候,下乡演出队就会来到庙会上,给“神”唱上一台戏。说是给“神”唱戏,可戏台子边上围得满满的都是村民。有的观众年年看戏,到后来都能跟着演员唱上一小段。演员演得到不到位,他们也能一眼看穿。
大路顶的福兴寺供着居民心中的“村神”。这几日庙前演戏如同节日那般热闹,天一黑居民就坐满了院坝。一张张用毛笔写着社区献戏居民名单的红纸张贴在显眼的位置。“刘子龙三本,曹玉钦一本,林从如一本……”这些都是献戏人的名字,这10 场戏都是他们请乡邻免费看的。献戏的人喜欢热闹,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家中事业兴旺,请剧团来演戏,企盼来年事事顺意,兴旺发达。
在闽剧表演前,几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常加上一场十几分钟的“跳加官”短戏。“跳加官”先后有“跳男加官”和“跳女加官”。男加官有“文加官”“武加官”之分,一般只跳“文加官”。“跳加官”内容是掌握着人间富贵荣华、福禄寿喜的一品天官,率领财神、花神向东家赠宝赐福。许多家庭请剧团来唱戏,看重的不是正本戏,倒是冲着这场“跳加官”的戏而来,为了讨个吉利。
“跳加官”开演,社区居民们早早准备了红布袋来接“宝”。“文加官”一般由老生演员扮演, 戴“九龙吊”头盔,着红蟒衣,执朝笏、条幅, 戴白面三须脸带笑容的面具,踏粉蝶儿锣(俗称加官锣)上场,至台口即向观众拱手作揖恭贺新禧。三拜后,拿起预先置放桌上的条幅向观众展示,条幅一般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天官赐福”。然后把案几前的一箱“元宝”赐给观众。
平潭有不少到国外打工的居民,或是在外省包工程的,逢年过节他们赚钱回到平潭,一定会叫上剧团,在小区里摆上场子,唱个几天。这些免费的大戏,每次都会让本埠的居民们过足戏瘾。闽剧有着它独特的韵味,这是带着海风的乡土味,福建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带着浓浓乡音的闽剧,就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