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在福建吃茶

在福建吃茶

广告位

陈文波

福建方言里,把喝茶叫成“吃茶”,这是古汉语的用法,可以管窥出古人的生活习惯。说“吃茶”,一点也不奇怪。

擂茶,吃茶的最好表现形式。

擂茶擂茶,顾名思义,关键词要落在擂上。擂钵和擂持是重要的工具,擂钵一般为有纹理的陶钵,擂持就是一根棍子,多用樟木或山茶树做成——擂落的木屑也是擂茶的重要成分。擂的,可不仅仅是茶叶,还有花生、芝麻和时令的草药。

福建擂茶主要盛行于闽西北一代,将乐、泰宁、光泽、宁化等地都有,制作流程大多相同,区别在于擂的内容。

在泰宁,擂茶很简单,茶叶加草药,擂好备用,喝的时候,开水冲泡即可,非常简单;

将乐擂茶名气最大,也是最早列进省级非遗的技艺。以芝麻、茶梗、花生为主料,辅以陈皮、甘草、艾叶等中草药,茶汤醇和,回味悠长;

宁化擂茶不甘落后,他们用当季的草药加上薄荷、鱼腥草等等为主料,还加上猪肉、小肠、粉丝等荤料,一口下去,很是上头;

显然,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擂茶真不能称之为茶:一堆的草药,再加入各种辅料,这分明是充饥的食品,哪像我们日常品饮的茶?

如果换一种想法,也许,千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喝茶。

《茶经》记载,唐人喝茶,要经过捻、煮等工序,加入盐和胡椒粉也是惯例,在一些地方,还会加入米、橘皮等调料,称之为茗粥。宋人也喜欢喝擂茶,东京梦华录中就有七宝擂茶的记载,显然,里面的东西不少。

福建人来自中原,对于传统的东西,他们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从这个角度看,谁说擂茶不是远古的传承呢。

翻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上,永定万应茶和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技艺名列其中。这两款茶,说是茶,其实就是药。茶叶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永定的万应茶里,客家人把茶磨成粉,再加上其他的草药,制成药丸,真正地变茶为药。同样的创造,在晋江,叫灵源万应茶,相传为元末名将张定边所制。治疗腹泻,补中益气,还是很有效果的。

真正的吃茶,是将茶叶入菜,但有利有弊。好处在于,茶之清香,别具风味,但茶叶中的鞣酸,会和食物中的铁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凝固物质,不好消化。所以,福建有那么多好茶叶,真正用来入菜的,也是寥寥无几。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熏制的辅料,用来增加食物的风味而已。武夷山的岚谷熏鹅,如果不明说,你能吃出茶叶的味道?如此,可能还不如一枚茶叶蛋有滋有味。

吃一吃武夷山的茶叶蛋,还是有点意思的。这茶叶蛋,就在大红袍母树对面的茶寮里。竹寮的电锅里,常年煮着茶叶蛋,咕嘟声中,香味扑鼻。这蛋肯定不是拿大红袍煮的,如此暴殄天物的事情,武夷山人还是做不出来。爬山的游客们,走到这里,早已饥肠辘辘,吃上一个,满嘴留香,疲惫的身体顿时满血复活。

这些年来,武夷山也好,安溪也好,都在发动本地厨师,挖空心思,打造茶宴。比如武夷山的老枞烧排、正山锦鸡,安溪的金屋藏饺、安溪茶面等等。只是,在我看来,这些茶宴虽然精致,还是曲高和寡,不够亲民,不如一碗茶泡饭管饱。

茶泡饭,那是物资匮乏年代多少人的美味记忆啊,至今想起,念念不忘。本来,粗茶淡饭,悠闲散淡,才是茶叶的精神。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