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村镇街巷 永泰新安巷

永泰新安巷

广告位

说起永泰,总会让人想起永阳古城,想起象征着古城骨骼肌理的巷陌,想起巷陌里走出的人物和积累的深厚文化。这里是古城的核心,它用纵横的巷道撑开城的轮廓。

新安巷、后街、登高路、虹井街、老蛇弄、上马巷、虹井巷……一连串名字,犹如一条条通向过往的长廊,存储着流年的印记。

都说新安巷是永阳古城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巷口立着牌坊,标识着古城的起点。新立的牌坊上,写着“永阳古城”四个大字,有意无意地提醒过往的人们,巷子里的光阴很漫长,漫长到可以穿越回唐朝。

当我踩着柔软的光阴走进新安巷,目之所及,屋舍、庙宇、水井、基石、石板路似乎都藏满昨天的故事,任何一个转身或回眸,皆可让人跌入巷子里某段遥远的回忆。一善堂、梁岩老宅、林氏宗祠、新安井像是岁月记事的结绳,让曾经错过的人和不曾邂逅的人,可以共同读取蛰居巷子里的先民谋求安身立命的符号密码。

走进一善堂,昏暗的光线衬托着某种神秘,供奉着的八将军各执神器,恪尽职守,守护着一方子民。这样敬神尊佛的庙堂散布在古城的各条巷道:东皋巷观音亭、虹井街大圣庙、21层崎仰止楼、衙门内文庙、浮头尾天后宫、坪街顶重光寺,等等。它们的布局,就像分兵把口的岗哨,守护着城民平安,也祈愿城民耕读传家,光宗耀祖。这是巷道里最早的文化符号。

这里的老宅低矮密集,姓氏繁杂,多时有十几个。巷里林氏祠、厝显眼两座老宅,占据着最繁华的位置,林氏旺盛窥见一斑。当然,不远处还有柯家大院、张家大宅。老宅修旧如旧,门庭台阶泛着古韵,只有门后院里滋长的青苔和岁月浸染过的基石以及剥落的墙体,透着满满的明朝气息。

一善堂的西侧有座梁岩老宅,老宅主人于靖康年间辅佐尚书,奉使赴金,被囚破庙,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破墙而逃,留下“日伏草莽,夜望星斗,全节而归”的佳话。巷子往里延伸,拐弯处立着一尊柯熙石像,石像目光如炬,刚毅有神,似乎注视着曾经的过往,对巷子走出的黄龟年、林大有、鄢俊、陈表臣等一代风流,投以期许和赞赏的目光。

巷子的“新安井”,诠释着“井屋有烟起”的安详。井水汩汩清澈,仍可沿用。井栏石砌、四方,文字记载清晰可见。井成为巷子最有诗意的地方,在炊烟升腾的傍晚,夕阳洒向挑担的人们,调皮的小孩追着水桶。竹条敲打发出的响声,与咯咯不止的笑声交融,回荡在巷子里,就像两种乐器配合的音响,连生硬的石板路都被激活。或是那个雨天披着一身蓑衣的老人,肩背一捆湿淋淋的柴火,在井旁停下,用木瓢舀起雨水打碎井面上的涟漪,又像一幅缥缈在雨中的水墨画。

巷子的画面很温馨,但也有过悲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五月,倭寇攻县,巷子里哭喊一片,县令周焕偕乡绅义士黄楷、林居美、林大有、林槐、谢介夫、黄浩、张麟等坚守南门,城破血战至死,县令被肢解在新安井,留下古巷此去经久的悲叹。

巷道的石块被岁月磨得光滑油亮,几近倾圮的屋舍整修后古韵盎然。巷子里没有浮华的繁弦急管,只有一片恬然的市井烟火:功夫煲煲、猪肚鸡、文化创意空间、一点文旅、青年志愿者工作站、酒吧、花店等沿巷而立。我几乎可以从褐红色的石板路缝隙里,闻到永阳风情熟悉的气息。

古城曾经的楼台亭榭,俱已消失,但新安巷两侧依旧保存着不同年代的建筑。洁净的青砖黛瓦,旧式的木质门窗,屋顶上的马头墙,象征门户殷实庄重的门庭,都成了陈列巷道两侧古韵明澈的物象,与现代的街区喧嚣隔了一道音墙,将世俗的尘埃过滤干净。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