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叶圣陶先生曾如此记载烟台山的浪漫。
有着“林中神秘城堡”之称的忠庐,就是这样一处浪漫之地。它承载着沧桑与历史记忆,透露出烟台山的神秘气息,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追忆,时至今日仍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一群人的审美、文化和生活。
沿着马厂街前行,拐进一条被一幢幢古老建筑挤压成的瘦瘦小巷,巷道两边墙底是块石基础,上面是斑驳的白石灰墙壁,墙里锁着一座青砖西洋小楼,这就是忠庐。
远远地,就看见三棵高达20米的芒果树,撑起遮天蔽日的绿荫,几竿修竹在清风里轻摆,窄窄的门檐上丛生着杂草。从虚掩的墨绿色木门门缝里望去,忠庐寂静,唯有青砖上的层层绿苔透出年龄。
不同于当地其他私家宅院那般,即使注入大量西洋元素,仍依循中式体统,忠庐是较纯粹的西式建筑。它抛弃一切旧框架,大胆利用西式建筑精髓,坦然吸收时代新意,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耳目一新的建筑形态。
忠庐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底层带有外廊的近代西洋式建筑,青砖砌筑;山墙有一组对称的烟囱,并挑出三层露台。据说,当时建房用的水泥全部是从日本运来的。现在,房子前方右下角的基石上,依然能见“中华民国廿一年”的字样。
湛蓝的天空下,清雅肃穆的庞然老宅历经岁月的剥蚀,依然真切地站立。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一位姑娘推开窗子,探出半个身子,点亮长长的光阴。
随着历史变迁与时光逝去,这里沉淀了太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回忆,树影斑驳下的老建筑有太多故事等着人们去发现。
隐居于这座古宅里的守望者,是忠庐的现任主人应荣荣。老先生有一肚子的精彩故事,只需敲开这扇古老的木门,你就可以走近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感受逝去的美好时光。
忠庐是应荣荣外祖父许省庵于1932年为纪念其父许则忠而建,取名字最后一个字“忠”字。许省庵日本留学归来后,曾任民国时期福州首富“电光刘”公司的会计统管,极得信任。据许家后人推测,他搬出台江双杭许氏旧居、搬来烟台山,一则周遭洋行林立,金融会计出身的他在此易于谋职,再则多年海外求学经历,也令他对洋化生活更为亲近。
在民国时期最为风光的年月里,忠庐迎来了一直追随孙中山、时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侨务委员会专员黄展云一家。后来的几十年里,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英文秘书吴淑珍、毓英女中校长李淑仁、爱国归侨陈宝婴等名人先后客居于此,让这座建筑沉淀出一种沧桑的质感。
“我们家有一个外公从日本带回来的冰淇淋机。一个大圆筒里套一个小圆筒,在小圆筒放入调好的材料,外面放冰,不停转动,里面就慢慢生成冰淇淋了,分给邻居吃。我的五姨许引徽特别喜欢运动,原来忠庐的一侧是一个很大的球场,我们家经常去那里打网球。“回忆起”忠庐往事”,应老的言语之中满怀对往日的深情怀念。
如今,忠庐进入了寂静时光,作为少数承载岁月记忆、被历史眷顾所留下的老建筑,这里发生的故事正等着更多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