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即将来临,坐落在炉峰山山中的长龙镇,正是蘑菇收获的黄金季节,那散落在菇床上的朵朵蘑菇,光滑丰润,闪烁银辉,释放着特有的清逸幽芳。它给乡村增添了一道亮点,也为长龙镇的乡亲们带来了财富。
我初识蘑菇,可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候,年纪小。星期天,常邀玩伴,遵母嘱,采野菜,找野菇,乘机游戏,拎个菜篮子,乡村周围的田野、溪畔、山头、垅谷几乎跑遍;荒草坪、林荫下,偶尔发现了菌落奇迹,淡淡的菇香,消退了身心的疲惫与苦恼,直把篮子装满了蘑菇,那份高兴样儿,难以表述。
回到家里,母亲惠于心而秀于言,边挑野蘑菇,边教导我,那些红的、橙的、黄的、青的、绿的菇有毒,人畜不能吃;那些子实体表面呈灰白色的菇蕾不但能吃,而且营养丰富。当年天然的蘑菇,跟今天人工栽培的蘑菇多么相似!母亲还给我讲述了一段历史传说:蘑菇乃是上古九天王母娘娘,怜悯山里人艰辛,为了济贫解饥,把青春乳汁滋养民生,她把该去的毒液去掉,该添的养料添上,凝聚成珍贵的蘑菇,从此菇乡人就有了可食可尝的山珍。“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至今,乡亲们还是把蘑菇喻为“白雪公主”。
蘑菇,食用菌的佼佼者,不仅有清丽的形象,进取心还特强。它菌丝细小,但总要想方设法,从培养基中挺身而出,过出头日子。它不甘寂寞,尽管在阴湿环境下,凡事看得开,给人遇事坦然面对的启示。史载明朝于谦,做过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勤政爱民,颇有政声,深受明宣宗赏识。但宦官王振擅权,鱼肉百姓。一天,于谦进朝,手下人建议用蘑菇等土特产联络感情,于谦执意反对,并即席赋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见朝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表白了自己不媚权贵,一身正气的心志,真可谓为政清廉的千古绝唱。
长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蘑菇采收比其它地方提早个把月,生产周期也延缓两个月左右。蘑菇产量高,质量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龙人开始蘑菇生产,经历了菇难种、菇难卖的折腾。如今,蘑菇已成了家乡的主产业。除了溪流、茶园、菜田、林地外,秋后的冬闲田,以及村前宅后的杂地,都成为了菇房。长龙品牌蘑菇,把生意做到香港、深圳、上海、浙江、福州、闽南等地。
蘑菇,作为一种现代时尚的绿色食品,它的食用价值很高。蘑菇炖豆腐、鲜菇鸭掌汤、鲜菇肉丸汤,味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为《孕妇家常食谱》之美味佳肴。而鲜炒蘑菇,“味道鲜美爽口,有降血糖之功效,适用于各型糖尿病”。与蘑菇炒肉,蘑菇炒螺片,同时步入了《中华食谱妙方佳肴》的殿堂。蘑菇没有山猛海鲜、饮品甜料之腻性,具有抗癌之特效,自然成为21世纪保健品,得到了世人的喜爱。而蘑菇收成后,培养基风化的蘑菇土,是上等的有机肥料,如果作底肥,长出的庄稼茂盛极了。
一场喜雨,把久旱的家乡土地滋润了。乡亲们欢声笑语,讲述着菇乡韵事。谁能想到,故乡富裕起来了,竟然是蘑菇唱主角,蘑菇让人们忙碌起来,让人们快乐起来,让人们钱袋子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