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百丈怀海禅师落发之所

百丈怀海禅师落发之所

广告位

在福州长乐的莲花山麓,安安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寺院,千岩竞秀,五峰争奇。耆旧的山门尽显厚朴庄严,山林苍翠之间,殿堂亭庑备俱,红墙之下,伽蓝兴盛,一步是一景亦是古今的痕迹。它就是百丈祖庭——福建长乐龙泉禅寺。

在中国禅宗史上留下划时代意义的怀海禅师,就是在这里落发出家,而后师承“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怀海禅师参照大小乘戒律制定的《禅门规式》,推进了禅宗发展,被寺院普遍推广,世称《百丈清规》,其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风尚,最为著名。千年以来,清规虽屡经删修,但却始终以此为蓝本。

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怀海禅师证灭于禅床,其示寂后,邑人将其成就及当时于井中见龙之异事呈报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皇帝李崔赐亲写龙泉寺之额。惜后来毁于战乱。龙泉禅寺因御赐牌匾,更因怀海禅师,由此成为著名古寺,与鼓山涌泉、福清黄檗并称闽中三大名寺。

僧人在禅修

寺旁有一龙泉井,为《淳熙三山志》所载,曾出现“青黄二龙嬉戏”的那口。千百年来,虽随古寺一同历经无数兴衰,却至今仍然泉水清冽,可以正常饮用,令见者称奇。石造圆井栏上题刻:“僧善财为恩有龙神重造此井,辛卯岁记。”家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时,王和县曾以诗投井请雨。

此外,千年古刹龙泉禅寺还存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大雄宝殿中的16根石柱,高大粗壮又古朴庄重,高达6米,围长3米,每根重约5吨,据传为怀海禅师时的遗物。有一根为龙柱,据传为怀海禅师时的遗物,青石柱尾有“庚寅”字样,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龙浮刻于上。在石柱的莲花形基座上,还刻有当时施捐者的姓名。石柱因赐名而具有价值,名称又因石柱而得以保存,在岁月的长河中二者相依相存,往后千秋万载也必将为无数后人留下想象当年盛景的空间。

在大雄宝殿后方有一块巨石,状似元宝,正中刻有一尊佛像,名为“出米佛”。据传当时艰难之际,是石佛脐部每天不断流出米来,刚好够寺内众僧和土木泥水工匠饱腹,众人才得以保存性命。后有人妄生贪念,希图多出些米,便捅大其脐,谁知适得其反,石佛不再出米,肚脐处也不复其形。唯有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每年供佛之时,出米佛前都被摆上数盏供灯,以期福报绵绵,财源滚滚。“出米佛”位于元宝石中间位置,确有财源之意,左右分镌字迹“皇帝”,“万岁”,据传为唐代文物。

龙泉禅寺周围还有一些摩崖石刻,诸如“朝阳”“魁龙”等,是当年朱熹前来讲学游历时留下的墨宝。寺依山而建,座落在卧牛、贵品、莲花、仙冠及云梯五峰环抱的小盆地之中,山门对海门,山川灵气相通,世称“弥勒五福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

寺依山而建,座落在卧牛、贵品、莲花、仙冠及云梯五峰环抱的小盆地之中。历史上许多文人在游览龙泉禅寺后,都留下了诗文,其中不乏优美诗句,将禅意和美学用文学创作的方式进行了定格。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邑人高秉《游龙泉感怀》诗云:“惟有残僧愁独坐,松房半掩五峰青”,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

此外,龙泉禅寺还与一些著名高僧关系密切,如清顺治年间,临济宗宗匠、福清黄檗寺隐元禅师曾驻锡此寺,隐元后东渡日本,建黄檗宗万福寺,创日本佛教新派黄檗宗。后经战乱,至民国时,寺己式徽,抗战后期,更是僧散寺墟。

近年来,龙泉禅寺在雪峰寺瑞淼法师及广禅法师师徒二人不辞辛劳、历尽艰辛,兴复山门的宏愿之下,再续往日重光。现有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西归祠、观音阁、祖师堂、方丈室、瑞淼和尚塔等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新修的天王殿、大悲殿等与西山旧址连成一片,续建的玉佛殿、法堂、禅堂等都已初具规模。为培养僧才,龙泉禅寺还创办了“龙泉佛学院”。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千年古刹长乐龙泉禅寺历沧海桑田,终将化风雨为虹,为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再铸辉煌。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