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享受大自然给予给我们的食物,同时又通过各种不一样的方式将食物变成可口的美食。在对食材的制作里,从来没有从一而终的法则。我们从山上精挑细选食材,通过火炉、油等辅助材料,运用煎、炸、炒、煮等烹饪手段来让最原始的味道一步步走向精心包装的道路。
每年到这个时候,山上的槟榔芋才刚种下去,这一种就要等到霜降时节才能挖出。一旦家里饭桌上出现了芋泥,那一定是埋在家里后山上的槟榔芋成熟了。记得小的时候,一到要开始种东西的时节,爸爸便会招呼我和哥哥一起去山上。哥哥爸爸拿着农具,而我则提着种子和布袋。
那个时候的春天,正是春寒料峭时,虽说在山上有阳光照着,可是迎面吹来的冷风还是把我冻的面颊通红。可是冷又有什么关系,一想到现在种下的种子,过上几个月就会发芽结果,谁又不高兴呢!
种槟榔芋的时候,爸爸会先用锄头开始松土。土壤是植物的生命,一块优良的土地,种出来的果实不会因为土质的差劣而影响口感。除了土的品质,在种植前的挖掘整土也间接的导致植物生长呼吸是否舒服。
土壤在长时间的挤压,再经过雨水冲刷,阳光暴晒,很容易在地底下结成块状,而结块的土壤会降低植物根部的透气性。耕松后的土壤让沙土间的空间变大,而此时空气就容易进入土壤,进入植物的呼吸细胞,这样就使得植物的呼吸作用加强,蒸腾作用加强,还促进了植物根毛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交换,促进了植物的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松好土后,就可以小心翼翼的把子芋放到挖好的坑中,埋好以后只要记得定期施肥松土,到了十月份左右,可爱的槟榔芋就可以出土啦。而槟榔芋的出土意味着饭桌上又可添上一道时令蔬菜了。
槟榔芋以其细腻的口感使得它能够制作成各类让人垂涎的美食。不管是做成香芋煎饼,还是粉蒸芋头,我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制作成芋泥这道菜。
而制作芋泥时,首先要将粗糙的表皮削干净,再放入高压锅里蒸熟。蒸熟后的槟榔芋更加柔软,这时便要趁它还有热劲,用东西将它碾压成泥。在制作这一步时,一定要细致,来回多碾几遍,确保所有的槟榔芋没有结块,全都软糯如泥,入口即化。
芋泥碾好可不算已经做好了,此芋泥非彼芋泥。这时要在芋泥里加入猪油、白糖和炒过的黑芝麻,接着再把芋泥盛到圆盘里,将它堆得高高的,像一座迷你型的小山丘。最后,把用开水浸泡的红枣,去核,枣肉向下,枣皮朝上,有规则地散贴在芋泥上。这时,这道香甜可口的芋泥已经算是大致做好了。
芋泥在古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火麒麟。这名字的来源就是当你要开始吃芋泥时,便可以将烧酒从堆成小山丘的芋泥的顶部浇下,然后用火柴棒点上火,这时便可开始从芋泥的顶部吃起,吃顶端时,你会觉得芋泥的柔软和甜味相融合并缓缓地在你口齿间辗转留香,往下吃,会发现经过烧酒烤过的芋泥香脆可口,其口味让人欲罢不能,难以忘怀。
一道食材,最原始的口味可能会让我们难以下咽,然而经过不同的烹饪手法,就能让腐朽化为神奇,璞玉变为玉石。所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我们都应当一并珍惜,不一样的烹饪手法后,说不定它就是我们所念念不忘的那个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