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福建福州,端午节,俗称“五日节”、“五月节”。福州有首民谣全面概括了“五日节”的内容:“初一钉门葱,初二起炸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舟赛起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黄酒的习俗,给传统节日中增添了不少趣味。福州自古就有做白粽的习俗,还会在其中加入花生。由于白粽没有馅料,全是糯米制成,所以食用时大多会蘸白糖。福州白粽,蘸上白糖,清甜爽口,原汁原味的糯米香,令人回味无穷。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特别怀念奶奶包的白粽子。所谓白粽子就是纯糯米包的,可是在我看来白粽子却是最美味的粽子。每逢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昌蒲、包粽子,特别是小孩子们,能吃到可口香甜的糯米粽子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因为平时很少吃得到。清甜的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总是变成最受欢迎的美食,作为中国历史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千百年来的每个五月初五,从南至北,从东到西都要遵循吃粽子这个古老的风俗,既缅怀了前人,又寄托了对生活的向往。
白粽蘸糖,其实也能吃出两种不同的口感。趁热吃,白糖融化,汁液浸到糯米里面,吃起来甜蜜软糯;而等粽子放凉了,再到白糖里滚一圈,白糖粒粒分明,咬一口,还能听到沙沙的脆响,口感更适合夏季,冰冰凉凉,甜到心里。还记得粽子出锅那会儿,空气里弥漫着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稻香,再配上白糖的甜香,三者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要的就是这最原汁原味的糯米香。
在福州,端午节粽子煮好后,会把锅里的水留下,用来洗脚、洗脸、擦身体等,据说能消毒解暑,夏天不会生痱子,不容易被虫咬。从小吃白粽子都是要蘸着白砂糖的,后来慢慢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也吃过豆沙粽、鲜肉粽,还有好朋友亲手包的蛋黄花生粽……可这些吃过一次之后,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每到端午前后,脑海里想念的,还是那从小吃到大、一清二白蘸着白糖的白粽。
互相馈送粽子之俗,在福建省内很普遍,俗称馈节、分节或送节。在山村,学生提粽送老师,晚辈提粽送长辈,以示对师长的敬意。凡有新丧的人家,该年端午不包粽子,由亲戚(多数是对门亲家)送粽。而在福州一带,由于是福州方言区,上年纪者至今笃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粽”与“送终”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