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曲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

广告位

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四平戏老艺人代代相传的说法,闽东地区的四平戏系明末该村名叫陈清英(音)的农民从江西学来,后父传子、子传孙,传媳妇不传女儿,至1982年已传16代,形成一套严格班规,并作为该村陈姓家族的传统祖业,从老人到小孩都会演唱。


清中叶是四平戏最兴盛时期,屏南县龙潭村仅有100多户人家,就有“老祥云”、“新祥云”、“赛祥云”等戏班。“老祥云”班成立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声誉很高,常年出乡演出,远至江西、浙江等省。政和县杨源村的四平戏班,这时期也走出本县,到周宁、寿宁等县演出。同时,在嘉庆初年,有一个四平木偶戏班从江西传到政和县的禾洋村,到光绪七年(1881年),该班四平戏由木偶戏发展为人戏四平班。从清道光到光绪年间(1821~1908年),政和的四平戏受到乱弹、皮黄声腔的影响,增加了《挡马》、《游龙戏凤》、《大补缸》、《小补缸》等京剧剧目和“唱下江乱弹”、“唱皮黄倒板”等曲调。而屏南龙潭村的四平戏因受其它声腔影响较小,故保留比较原始的面貌。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