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文化创新 龙潭里古村——宁静致远

龙潭里古村——宁静致远

广告位

屏南的古村落很多,他们就像天上的星宿,散落在群山峻岭之间,有历史,有故事,有传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有些村落,破败荒废,有些村落愈发光彩,熠熠生辉。熙岭乡龙潭村就是一个正在换发别样风采的古村,让人驻足,让人喝彩。

龙潭村旧称龙潭里,地处熙岭乡东南部,龙潭又名虎朝潭,潭圆似锅,面积约200平方米,靠潭头二山像两只争食猛虎相扑,使溪面相夹不足3米,形成龙潭瀑布,壮观秀丽。据传南北朝时候为躲避战乱,陈氏自中原迁居龙潭村兴基立业,以后有叶氏也迁居龙潭,至今龙潭村有二个姓氏分别为陈氏,叶氏。

这里的古民居建筑群融江南风格于一体,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朴典雅,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中穿流而过,溪水潺潺、碧波荡漾。与民居相映成趣。溪中分别耸立三墩天然巨石,溪上横跨七座石桥。有着”颖水三墩驻,西溪七拱桥”之称,显得韵味无穷。溪流倒映着房屋,交相辉映,蜿蜒环绕“回村桥”而过,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看,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山水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此多娇,令人进入返朴归真的境界,景色诱人。

回村桥位于熙岭乡龙潭村水尾,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建。该桥原建于村中,是屏南县建设完工年代最晚的一座石拱木屋廊桥,被称为“末代廊桥”。桥拱以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屋建9开间40柱,九檩穿斗式构架,重檐翘角歇山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回村桥

穿行阡陌,辗转街巷,缘溪行,便是穿梭在房屋之下。部分房屋门前摆放着村里特产柿饼、还有一些草药。老人家们坐在屋前的长凳上聊着家常;偶尔看到扛着锄头的大爷从长廊中走过……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安详,拙朴优雅的乡村气质,让人顿觉置身世外桃源。

这处藏深乡野的古村秘境,在光阴深处被一位画师发掘,它由此复兴为一座文创古村落,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入驻。他们一边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一边实践文化创业和文化兴村,共同创想未来。因此古廊下、老宅中融入了许多文创元素,有艺术家们来这里开书屋的、建民宿的……给这古朴的村子增添了许多艺术气息。闲逛中,四平戏悠扬的曲声从远处隔窗而出,回荡在宁静的村落中。

潭村是目前四平戏唯一留存的地方。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陈马朝,是龙潭村四平戏的一代宗师。四平戏,俗称庶民戏,被喻为“明代四平腔的活化石”,为孑遗高腔剧种,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江西传入龙潭村。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为纪念惠泽龙得道升天,演四平戏三天三夜,每年正月十五元宵,是往古田临水恭迎陈夫人的日子,亦是如此。

旧时的龙潭村,人们除了用四平戏表达对节庆的喜悦,还会亲自酿造黄酒,为欢乐注入几分微醺的感觉。村内的山泉水口感清甜,是酿造黄酒的上好水源,高山水田产出的优质大米更是制曲的上好原料。为更好的传承酒文化,人们在村里建起了黄酒博物馆。

走累了,寻一处咖啡屋小憩,坐在木质窗前,雨后斜阳中的村子,格外的清新舒适,闭上眼睛,深呼吸,空气都是甜的。我喜欢这种惬意感觉。

龙潭村虽被打造成文创古村落,但古村依然还是古村,少了城市的喧闹,夜间还有那飞舞的萤火虫飞舞,以及乡土气息,放松心态的同时,呼吸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新鲜空气。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