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起缘于汉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堪称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品种之一。
到了唐朝,提线木偶极为盛行,并随着中原士族的南渡,进入闽地。据说,当时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每次一有提线木偶的演出,总能吸引大批的观众围观,甚至因此而堵塞道路。
闽侯祥谦镇的龙屿提线木偶,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由当地人林依姆从长乐传入的。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闽侯县龙屿木偶剧团成立,林依姆担任团长。侯尚干祥谦一带,早年每逢民间嫁娶、寿辰、房屋奠基、迎神赛会等活动都会邀请龙屿木偶剧团来表演提线木偶以示大礼。
木偶戏可分为前台后台,提线演员在前台操纵木偶表演,伴奏演员在后台为戏曲搭配音乐,两者缺一不可。而木偶戏艺人一般都多才多艺,精通吹、拉、弹、唱各项技艺,所以有时,前台和后台的演员也经常相互置换演出,磨练各自的技艺。”林氏家族从祖父那一辈开始,靠做木偶艺人为生,到其父林依姆前往外地学习归来,结合当地特色才创造了龙屿提线木偶这一传统技艺,由此代代相传下来。如今,林氏族人保留着近百年历史的木偶十余尊。
在阵阵地锣鼓和二胡的伴奏中,木偶剧团团员们各司其职,用小木偶们灵动而又恰到好处的形象深深吸引了人们,很难想象,就凭借8到16根纤细的丝线,木偶艺人们就可以让木偶作出如此繁多复杂的动作,技艺之高令人不由惊叹。
要学习木偶戏,基本功就是手指一定要灵活,不能太僵,有的时候,光是练习手指上的功夫就需要将近两年,此外,还要学习吹拉弹唱各式技巧,也许正是这些因素,现在的年轻人那怕有兴趣学也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才制约了木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高超的技艺表演让木偶剧表演异常火热。龙屿提线木偶剧团如今接到的演出邀请很多,忙的时候,甚至将剧团分成几班分赴各地演出,而观众的热情也很激烈。为了挖掘和保护龙屿木偶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他们还同省音像出版社合作,拍摄了《父子俩状元》、《海瑞审严云》、《宝莲灯》等五部木偶戏闽剧,并与时俱进的改编了一些陈旧的剧本。他们还将通过创新,将更富内涵的新戏搬上舞台,赋予古老的木偶戏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