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龙王台风带来洪灾,在拆除下橹桥危房时,五块隐没于民居墙内的石碑重见天日(见图),为我们揭开了下橹桥五显庙华光府的历史面纱,碑为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华光府、光绪戊申(1908年)、民国甲子(1924年)重修华光府题名碑。
从碑记资料和乡民口碑等可知,宋元祐(1086—1094年)年间,里人原为截住资圣溪水口,以聚一乡财运,遂跨溪建庙,崇祀五显灵官大帝,庙为华光府,始建庙时间和始建桥时间同时。相传建庙之前山洪从上游冲下庙宇神像,停在资圣溪水口,乡民遂在神像停驻之处建庙奉祀,乡民世感神恩,时有捐修,至清咸丰庚申(1860年)春,增建戏台,拓展后殿,规模渐廓,轮奂聿新,光绪丁丑(1877年)冬,庙邻失火,殿宇亭台悉遭毁坏,庚辰(1880年)春重建,较之旧制,愈见宏敞,戊申(1908年)夏复行重修,以新庙貌。民国甲子(1924年)重修。民国间为拓宽道路,拆除戏台,且将戏台下长石桥栏移于今址。后年久失修渐废。
1984年资圣溪盖溪面建下橹桥市场,乡民不忍古迹湮没,乃鸠资跨溪重建重楼于旧处,楼下为市场,楼上供神灵,重塑金身,庙貌巍然。1994年众议以二楼为里老休憩之所,续添三楼,以安神像,又设玻璃神龛护之。
神龛上供奉五显灵官大帝神像,边厢有娄将军、访将军、杨将军、曹将军等神位;东边威灵夫人殿供奉东华境五显灵官大帝夫人铁扇公主、谊女儿桔枝桃仙姑神位,有对联“金砖掌手逞英雄;铁扇阵中争气概。”“桔枝桃仙姑威名显著;永镇乡闾葆佑众谊儿。”据说下橹桥人行道下还埋有石碑未挖出。乡民说九百多年前龙王送来神像,九百多年后“龙王”(台风)又使古碑重现,得以了解古庙湮没了的历史,诚盛事也。
五显华光大帝又称华光大帝,华光尊皇、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马王爷、马神、水草马明王等,姓马,名灵耀,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道教尊称正一灵官马元帅五显华光大帝太乙雷声不动天尊,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还有一说法是说他是南斗六星的斗口星(斗口魁神)化生的,所以称“斗口魁神”,名叫马胜,因生有三只眼,所以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五显灵官华光大帝信仰在福州地区极其普遍,五显庙长乐也多称华光府,华光大帝信仰也是个值得研究的民间神灵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