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屿古属侯官县。南屿的锦溪由旗山山麓的石壁、堂阮、虎啸、留前、勾漏、仙石、溪山、诸圣、石松等九条溪流汇聚而成,自西向东贯穿南屿全境。因“溪水明于锦,层波映不穷”,故名锦溪。锦溪从上而下,流速急快,流到昔呼马崎山(亦名岘山,又曰太平山)与罏峰山相峙地段,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淤积泥沙,日久月长,积成一个大洲渚和一个小洲渚。
后来呈现出大小两个岛屿,傍罏峰山南岸的大岛屿曰“南屿”,偎太平山北岸的小岛屿曰“北屿”,里人统称南屿、北屿或两屿。明王应山的《闽都记》也将南屿具体分为南屿、北屿。“北屿在旗山之麓,南屿在合山桥之南(合山桥是连接南屿、北屿之纽带)。”清乾隆年间编写的《福州府志》记载得更清楚:“旗山之南麓曰太平山,亦曰北屿。渡合山桥,有罏峰山屹于寰阓之间者为南屿。”
南屿在宋代曾名水西。宋蔡襄在《荔枝谱》中载,“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迄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文中的“水西”即指南屿也。南屿至今许多民居的房前屋后,河畔山野尚生长着数百载树龄的古荔。
屿镇地处旗山东麓,大樟溪西北畔,东与南通镇相对,东北与福州南台岛相望,六十份村与仓山区飞地冠洲村相邻,西南与永泰县塘前乡接壤,北毗邻上街镇。南屿镇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素有福州“小中亭”之称。
南屿镇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名镇,山场广阔,水系纵横,土地肥沃,是一个地道的鱼米之乡。主要盛产柑桔、六月麻、酸枣、枇杷、梨、荸荠、茉莉花等名优特产品,地下蕴藏着极丰富可供开发的矿泉水、温泉、明矾矿、河卵石等资源。南屿镇森林资源丰富。
南屿唐代时的千蝗里,是今南屿镇所在地的南旗、南前、南井的三南地区。此地历来富庶物阜,菽熟稻香,每至夏秋收获季节,招来无数蝗虫,蝗满为患。它们飞落在稻田里啮稻穗,糟蹋庄稼。官府无法,只好将此地命为千蝗里。后来里人焚香向上苍祈求蝗虫迁徙他处。官府于是将千蝗里更名为“迁蝗里”,遂了里人之夙愿。
南屿镇民居鳞次,廛市为西南诸乡冠。江水贯穿于南北屿间者,曰蚬江,地多产蚬,故又名小山曰蚬山。江有沶沫鱼、独脚蛏、胜比江东鲈蟹。山谷酿酒最擅名,曰红老。
南屿名人甚多。宋代出七省经略林士衡,明代出尚书黄镐,三宴琼林之人瑞翁林春泽及其子孙四进士,清代出武状元宋鸿图等。现代则有旗山脚下三院士,其中有“父女双院士”唐仲璋、唐崇惕;著名女作家庐隐;日本著名武术上地流空手道和冲绳刚柔流空手道始祖周子和、唐大基等。
古时南屿全境计有九庵十八寺。至今尚有石松寺、安元寺、鸿恩寺、仙余寺、龙安寺、大慈寺、近尾庵、金刚庵、鳌石庵等。石松寺因寺后有宋朝开山高僧所种石松而得名,树下碑文尚存。水西有明朝为七省经略部堂林春泽“六朝太老”敕建的木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