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竹村地处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倚山临江,104国道、罗长高速公路、机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村面积近2平方公里,旅居海外侨胞2500多人,是马尾区著名侨村之一。
君竹村古韵悠悠,在104国道上首先看到就是到任氏宗祠,华丽的外墙与内景,尽显现族人对先人的敬仰之情。任姓是君竹村第一大姓,任氏宗祠是八闽名祠,因建设高速公路易址于104国道北侧,由旅美族亲及当地乡贤捐资兴建,祠内保留有清光绪年间的石柱楹联。2004年10月18日落成,总面积1000平方米。
在任氏宗祠里,悬挂着“五知堂”牌匾。据说,宋朝时,宋真宗赐“五知堂”给任氏,“五知”即“知恩、知命、知道、知足、知性”。这“五知”也一直被任氏子孙奉为家训。
据村里的族谱介绍,此地的始祖是名门之后,因在京为官的父亲触犯了皇帝而使其家族遭受灭顶之灾,仅存年幼订婚的儿子和未婚妻以及贴身侍女,连夜从湖南洞庭湖君山向南逃亡,辗转于此地定居。因为山上遍种绿竹,哥俩将老家的君山作为新迁地后山的名称,以志不忘根本,‘君竹’的村名也由此而来。
有关村名的来历还有一说,任家祖先是一对兄弟——哥哥任献文、弟弟任文明。南宋时期,战乱不断,兄弟俩从湖南岳州洞庭旁的君山迁到福州马尾。“兄弟俩觉得这里山清水秀,与老家君山很像,所以把老家君山作为新迁地的名称。

在中国近代船政发展时期,一些任氏族人攒钱送孩子到船政学堂念书,因为他们认定从船政学堂毕业后可以光宗耀祖也可以荣华富贵。旧式军舰上的水兵除了练营毕业生外,还需要募兵,因此舰长可以在兵源不足的情况下招募水勇,民国时有个练营教官叫任守义,他给族人们提供很多机会。从清朝到民国一直到解放后,君竹任家一直源源不断有人当水兵,中国近现代的每一场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海战中,都有“任家兵”的身影。
君竹村的第一代水兵是与福州船政同时诞生的,自1867年至今的一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任氏家族走出了1200多位海军将士。因此,在中国海军史上素有“无任不成舰”之说。在188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君竹任氏家族有十三位男儿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
村东头有壮观台阶的“夏岐境”,因门前焚香炉的遮挡,看不到门额上的“龙溪寺”。经龙溪禅寺义工指点,得知那座就是龙溪寺(门额没有体现泰山宫)。原来,这里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庙宇,也是建高速公路迁建的。各进厅堂随着山势层层叠升,一进厅堂供的是泰山,一进多根石柱楹联是清光绪年间的旧物;二进倒朝房供诸仙;穿过二进倒朝房北侧的小门上三进,三进是观音阁。君竹村还有宋、明、清古墓群、陈宝琛墓、济美桥等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