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日福州隆平路与中平路交叉路口,靠近星安桥的田垱,是清末武状元黄培松的府第,百姓称之为“状元府”。现为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它门前有一方形空地,称之为“状元埕”,旁边的弄称之为“状元弄”,这些名称顾名思义都与黄培松密切相关。那么黄培松是怎样考中武状元的呢?有个很有趣的故事。
清光绪初年,福州南台有个武举人,姓黄名培松,字贤礼,号菊山,光绪二年丙子科武乡试亚元(第二名)。他与闽侯尚干武举人林培基是同科好友,俩人相约结伴往京城考武进士前,一同前往福清石竹山祈梦。石竹山距福州仅40公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以石奇竹秀而得名,山间有紫云涧、桃源涧、通天洞、日月洞等奇岩怪石。尤其是春季,这里山多云雾,更让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石竹山“祈梦”很灵验。这年春天,他们双双来到石竹山,拜见过住持,住持将他们引入日月涧歇息。果然,当晚林培基梦见一位拳师,引他往园林游玩,满园是花,一群蜜蜂看见他却向他飞来,他赶紧抱头逃跑,一惊而醒。黄培松则梦见一仙翁,对他说:“健雕垂翅,千万莫忘!”天亮后,二人相告,都不解其意。
他们跋山涉水到了京城,参加考试,都考中武进士,最后还要殿试,才能评定等级。殿试地点设在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地上的铺砖称为“金砖”,其实是产自苏州的方砖,据说此砖成坯,需烧制八个月,更难的是要用各种柴草烧炼136天,再用桐油浸泡百日方可成品。清朝的盛大典礼都在此举行,包括文武进士的“传胪”殿试。这一届的殿试,照例由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王公大臣到场观看,最后由太后决定名次。试武艺,林培基是在黄培松之上,表演刀法时,林培基挥舞十分纯熟,进退自如。轮到黄培松上场舞刀时,开头尚能刀光闪闪,滴水不漏,以后渐渐气力不支,演至一百零八招,也就是最后一招时,一时心慌,刀竟脱手,及将落地。黄培松心中大惊,突然记起仙翁之言,灵机应变,急忙侧身,用脚踢起,大刀仍回手中,从容向太后叩首而退。太后和王公大臣都略知刀枪,慈禧太后见此招既惊奇又英明,就问:“卿家,这最后一招是?”黄培松回奏:“老佛爷,此乃臣家祖传秘法,名叫‘健雕垂翅’。”太后大喜,满意地称赞:“真状元也。”于是御笔亲点黄培松为一甲状元、官御前侍卫,林培基为一甲探花。
俗话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人生两大快事。林培基高中探花后,他在京的老乡将一对18岁双胞胎女儿予他做小妾,不久,便携二小妾和培松一同衣锦还乡。途经山东济南府时,投宿在一家大旅馆。第二天大早,他们俩一起外出拜访地方官。有个同住此店貌不惊人的老拳师,见这一对花容月貌的姐妹花十分有趣,多次拨开门帘窥探,姐妹俩非常生气,等下午培基回来即向他诉说,培基随即怒气冲冲登楼质问老拳师,老拳师一副傻乎乎的模样,默默不语,尽听培基叙诉,培基倍感生气,于是挥拳殴打拳师,拳师一声也不吭,尽让他殴打,直至气消而去。培基下楼,手脚却如同患了风痹,动也不能动,惊惶之极。旅馆老板见状,凑上前说:“楼上老拳师是个怪侠,你去哀求他,或许他会帮你治疗。”培基无奈只好赶紧叫人向拳师致歉。拳师一副漠然,许久才说:“必须要俩姐妹来求饶。”姐妹俩不得已,只好向拳师道歉。拳师见姐妹真情求饶,便起恻隐之心,下楼为培基按摩,不一会儿就好了,临了却告诫:“不要饮酒,不要近女色,病才会好;不然,无药可治。”夜晚培松回来,培基将下午的事告诉他,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石竹山祈梦真是灵验。黄培松回乡后,在田垱兴建状元府,在府内又建一祠,奉祀石竹山仙翁。
黄培松转危为福,自此官运亨通,曾任广东琼州镇总兵提督,民国初任福建护军使、参军,获赠“培威将军”。状元府西边那条路原名“蓝蔚石”,因状元府大门框系青石建成,青石又称“蓝蔚石”。时久,乡人呼之为“两块石”,后改名文虎路,今名正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