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闽都故事 乾巫寺与无尾田螺

乾巫寺与无尾田螺

广告位

在福建长乐玉田村,有一奇山——名曰:“三粒山”,因其五峦犹如5位老人并肩环坐,环抱着一块盆地,故被当地乡民称为“五老抱太极”。在山顶上有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乾巫寺。后年久废圮。清康熙初年,释示铭在原寺废址旁重修新寺,中华民国35年,再次重修,保存至今。

在乾巫寺有“飞来石”、“肉身和尚”等古迹。在其寺后,有一小井及小池塘,井中之水永不干枯,而池塘里却有一种田螺,形状等与其他地方田螺无异,但其外壳却没有尖尖的尾巴,好象被人用剪刀剪掉似的。因此人们都称这种田螺为“平尾田螺”。

有一年干旱,池塘里没水,有人就把池塘底翻了遍,想探个究竟,但没有发现田螺。等池塘里有水了,池塘里的田螺还是没有尾巴。而恰恰就在池塘上方,田螺还都是有尾巴的,唯独寺后这口池塘里的田螺上百年来都是没有尾巴的。曾有人专门来此求证缘由,也带去了一些田螺,但至今依然未解。

关于田螺没有尾巴的传说有两种。一种传说时说以前寺内主持由于生活艰难,就到池塘里摸田螺,想以此充饥。主持将田螺煮好,放在桌上,自己就忙去念经诵佛。恰好有一放牛娃路过该寺,见有田螺,就将其全部偷食光。吃好,放牛娃怕被发现会挨骂,就到池塘里也摸了相等数量的田螺,也用剪刀剪去尾部,放在碗里,自己就溜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主持回来,发现田螺爬到了桌上,就以为是佛祖责备他,不让他吃,于是就把整碗田螺倒回池塘,从此,该池塘田螺也不再有尾巴了。

另一传说与早年乾巫寺里的当家和尚春松祖师有关,春松祖师乃是一位得道高僧,俗姓张,光绪年间,年十九岁便落发于玉田乾巫寺。此人身材矮小,高不满一米,脖子还向一侧偏斜,可谓其貌不扬。但此人学得一身好武艺,罗汉十八手、少林正宗连步拳等套路无不娴熟。据传,他能飞檐走壁,进出寺院,不用开寺门,直接从墙上进出。他挑水不用扁担,左右两臂平着提两桶满水,健步如飞。但春松嗜好酒茶,而且喜欢食荤。

有一回春松祖师剪好一碗田螺,便做起功课来。谁知村里却有一位乡老,此人最是喜爱游山玩水,赏月吟风,因与春松祖师交游甚密,这日闲来无事,一大早就来到寺里,想找春松祖师论道闲聊。

因是老友,凡事随便,那乡老见春松祖师还在房中参禅打坐,便不打招呼,轻轻推门进屋。想不到春松祖师一碗未煮的田螺,虽己剪去尾巴,一只只却还都活着,此时爬得满地都是,乡老见了,十分惊讶。心想春松祖师乃当世活佛,如何破起“戒”来?却又怕惊动祖师,又想:“不妥,不妥!我怎么如此糊涂,不打招呼就闯进他的禅房。”乡老遂转身就走。

可是春松祖师心明如镜,眼前这一切,哪能不知?遂叫住乡老:“老兄,且慢走,你的心事我己领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本没有什么,既然你如此惊诧,我以后不再吃它就是了。来来来!我们把它拾起,把它们放生到池塘里。”于是乡老便与春松祖师一起拾起田螺,把它们入寺后的小池塘里。据说自此之后,那里池塘里生出的田螺,尾都是平的。

传说终归是传说,无从考究,但乾巫寺田螺无尾巴,却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个中缘由,至今为谜,堪为奇闻。

广告位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