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宫座落林浦平山之麓,濂水之滨。仿宫殿结构而建,大厅为祭祀厅,中央供奉泰山王(即端宗皇帝)左右为皇太子,两侧为五府六部壁画,中间有天井,前厅为小戏台,两侧有酒楼,戏台上方是雕刻精美的凤凰池,起回音作用,门厅耸立两尊武将左曰李将军,右曰杨将军,他们皆为宋帝镇殿大将军,负责保卫宋帝及皇室人员起居安全。泰山宫左侧为天后宫(即妈祖殿)右侧是总管殿(宰相府)供奉宋帝御前大臣陈宜中、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主站派与主和派重臣(相当现代国务院办公厅),在此议论军机大事,决策应变方略。宫前有个小校场可容纳五百多人集会,为朝廷当局发布重要御旨及点将场所,校场两侧各有一颗千年古榕,传说为宋代栽种。泰山宫门前两侧各建一木构牌坊为东、西辕门,各有重兵把守,闲人不得入内,充分显示皇室威严。
泰山宫外有两处辕门,据说这是古时,皇帝诛杀叛徒以及罪臣所在。东西辕门的命名其实跟东西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东边的是西辕门,那为什么这么命名呢?有人说是为了迷惑追击的元军,让元军搞错方向,这个说法似乎没有道理,元军不可能被这两个小小的辕门上的字搞错方向,再说大部队滚滚洪流横扫过去,即使搞错方向又有何影响呢?

西辕门,六柱、歇山顶,上覆青瓦,半月形滴水。小巧简约,素朴静美。辕门前方,又以石板栏柱砌出两道可供通行的小桥。桥遭破坏后经修补,保留的原迹不足一半,幸存的石头们仍无怨地迎来送往,只是伫立太久,终不免“沈腰潘鬓消磨”,栏板和柱头的浮雕皆已漫漶。像是某种呼应,桥边亦各有老榕一株,为元代所植,长了七百多年,养出冠盖参天的古朴气质。当年将军们就骑着马从这个“西辕门”出入。牌坊两边各有三根红漆门柱的“西辕门”宽度约为两米,也就是两匹马可以齐头并进,来这里的人们心里老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究竟益王赵昰带了多少残兵败将来福州?